今年可說是台灣的大選年,只要是民主制度的國家都脫離不了選舉,因為這是唯一能夠選賢與能的遊戲規則,似乎沒有更好的方式取代這種制度,所以選舉成為東西方文化裡不可或缺的一環,美國一直是以標榜民主自由為標竿的國家,他們的選舉文化卻不一定是民主國家裡最令人推崇的國家,為什麼?因為美國的選戰文化太過於熱衷在抨擊、抹黑與批判,是否讓各位想到我國的選舉文化呢?除此之外,美國也不乏候選人的桃色疑雲,多樣化的選舉噱頭,不能說是豐富選戰內容,應該是激化選民的情緒,不過大多是負面的居多。
【選戰風雲】(The Idea of March)這部電影由喬治克隆尼自編自導自演,內容相當契合美國原汁原味的選舉文化,只不過多少帶著諷刺的意涵,本片多是驚悚與懸疑的元素,更讓觀影人深入探討選舉黑暗面與人性不為人知的一面。故事敘述年輕有為的史蒂芬擔任總統候選人莫里斯的助手,原本一切按照競選策略走,且史蒂芬將前途放在這場選戰上,但孤注一擲的他從沒想到會在醜聞與陰謀底下想辦法求生。
史蒂芬與美麗的實習生茉莉開始交往,但卻驚覺茉莉與總統候選人莫里斯曾經有一腿,而且還有孕在身,史蒂芬驚覺事態不對勁,逼迫茉莉墮胎。此時他的同事保羅懷疑史蒂芬勾結競選對手陣營裡的成員,出賣競選策略給敵營,史蒂芬有苦難言,他察覺曾經一次與朋友單純的會面竟演變成忠誠問題,史蒂芬為了自己的前途該如何打破同事的質疑以及將自己老闆的醜聞壓下?
史蒂芬最後被保羅開除,手足無措的他哪裡也去不了,就連敵營也不甩他,但史蒂芬終究得要回屬於他的位子,這時竟傳出茉莉自殺的噩耗,他知道這一切都與自己的候選人莫里斯有極大的關係,他不得不採取極端的手段要回屬於他的一切。史蒂芬威脅莫里斯將競選總幹事的位子交給他,否則茉莉的死因將會公諸於世,且必須把保羅從成員名單剔除,為了爭奪權位,史蒂芬終究得拿出殺手鐧,將前方的障礙一一剷除,給了莫里斯一記重拳,即將競選總統的莫里斯不得不退讓,劇末的鏡頭停在史蒂芬的臉上,象徵總幹事這個風光的位子背後潛藏著陰險狡詐的真相。
整部電影看完給我們相當大的震撼與惆悵,原本民主制度的設計應該是單純的選出民意代表或執政者,卻演變成競選期間的爾虞我詐、互揭瘡疤,回頭省視台灣的競選手段,還真的頗像美國的選舉文化,無論竊聽疑雲、桃色風雲等等,簡直與看一場電影沒有兩樣,或許我們應該反省,不應該將西方不好的風氣也複製來台灣的選舉裡,否則惡質的選風會比好萊塢更令人咋舌。
本片由喬治克隆尼、雷恩葛斯林與金獎影帝菲利浦西蒙霍夫曼主演,如此龐大的卡司真教人讚嘆,且片名更取名為The Idea of March,喬治克隆尼堅持用這個名字,因為三月十五日是凱薩遇刺的那天。曾有一位預言家告訴凱薩大帝要小心三月的某一天,結果凱薩真的在三月十五日被刺殺,所以The Idea of March暗喻某種爭執與陰謀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