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雲起篇】禁錮的靈魂——致梵谷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雲起篇】禁錮的靈魂——致梵谷

2017-09-26 11:26
梵谷割下右耳後的自畫像。圖/取材自網路畫廊
梵谷割下右耳後的自畫像。圖/取材自網路畫廊

梵谷(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也是表現主義先驅,一生命運多舛,留下豐富的不朽之作。

 

 

 

 

 

 

 

 

 

絮絮叨叨
像個失心瘋
不斷地 咆哮命運
繪畫乃唯一偏方
任令色彩恣意跳躍  
形構 另類自我療癒
支撐 一生躁鬱歲月

月光 灑落街巷
魅影 華麗飄忽
慰藉疲困荒蕪心靈
露天咖啡座
依舊 喧鬧地
挑逗星夜神經
騷動不安的漂泊
恰似隱伏 網羅
包覆夢魘的顫慄
唉 虛無 虛無 存在之咒

別了 阿爾 
陽光雨露滋潤之鄉
普羅旺斯不朽印記
載不動靈魂 吶喊
太陽逬裂成 漩渦
烏鴉低掠麥田聒噪
絲柏燃燒成升騰火焰
衝撞 凡俗美學
解放 無邊自由心象

錯亂 入獄 隔離
沮喪 悲憤 絕望
點燃破滅狂暴引信
揮霍瀕於崩潰軀殼
一聲槍響 告別
傷痕累累的昨日
流動的雲
田間阡陌
洶湧麥浪
以及 禁錮燃燒的靈魂

《附註》阿爾(Arles),或譯阿羅,位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小鎮。1888年初春梵谷厭倦巴黎生活,旅居於此,並邀高更前來同住創作。嗣因二人個性偏執不歡而散,梵谷受此刺激以剃刀割下右耳,住進聖雷米精神病院療養。1890年5月返回巴黎,7月27日厭世舉槍自戕,2天後辭世。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