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民為了爭取直接普選行政特區長官及立法局議員,以學生為主人士展開示威遊行,占領行政機關林立的政治中環。香港警方以催淚瓦斯等驅離民衆,並逮捕學生領袖。引起香港民眾更大不滿,掀起罷工、罷課、罷教等,中國政府大力抨撃,表示絕不妥協,基本法及中國憲法有關制約性行政首長、立法局議員選舉,2017年選舉方式完全合適。雙方對峙愈演愈烈,係1967年大暴動以後最大規模群眾運動。
中國總書記習近平與國內統派團體晤談時表示:在國家統一和中華民族重大問題上,大陸不會有任何妥協動搖。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是大陸對台基本方針。中國對台辦主任張志軍九月在求是雜誌提出習六點,直指台獨是兩岸關係的現實威脅。習的談話一點也不意外,由胡六點的經濟讓利、以經濟策略日蝕台灣,已然改變,公然政治、外交手段,來勢洶洶進逼台灣,並嘗試設下期限(中國兩個雙百:建黨百年及建立人民政府百年),本來多年不提的一國兩制死灰復燃,強硬措施一清二楚。
台灣與香港大異其趣,但仍有若干命運共同體,香港是英國殖民地,回歸祖國,雖是國際金融中心,早期中國南方門戶,國民所得將近三萬八千美元,失業率八月降到3.3%,香港經濟在亞洲名列前茅。1984年中英共同聲明、1997年基本法,一國兩制樹立,五十年政治、經濟、社會體制不變,當年也做為對台統戰樣板。
九七之後,香港經濟持續成長,地理位置特殊,基本生活所需,例如水、農產品等依賴中國支援。中國資金大量流入,觀光客及非法移民,改變香港經濟社會體質。每年五千萬人次的旅遊人口,係香港住民的七倍,造成公共設施不足,衍生社會及文化衝突,炒作房地產、物價上揚,今年創下4.4%高點。所得差距拉大,中下階層日愈不滿,長期自由體制,也打了折扣。如今全球化、資訊化,加上香港本已相當國際化,以中產階層為主的香港社會,有了一些改變,此次中國重新詮釋一國兩制,一個中國,香港是特別行政區,治權來自北京中國中央政府授予,捍然拒絕民主派及學生真普選的要求。
習近平兩年前上台權力尚未鞏固,經過兩年多太子黨權力高漲,凌駕共青團及江澤民派,習以肅貪、打擊貪腐為名,不少中央、地方高幹中箭下馬,周永康、徐才厚、薄熙來等均是顯例。對內加強思想教育,倡導儒家思想,控制媒體網站,異議人士因言賈禍不勝枚舉。高揭大中華民族主義,以世界第一貿易國、第二大經濟體,倡言大國外交,與美國分庭抗禮。在亞太地區疾呼與美國共治,美國雖然宣稱重返亞洲,採取新平衡戰略,推動TPP,或多或少圍堵中國,既合作又對抗。習近平去年強勢公佈東海識別區,在尖閣群島與日本針鋒相對劍抜弩張。在南海地區,與越南、菲律賓幾乎兵戎相見。
對內對外,揭櫫民族主義大旗,要求台灣人民了解中國13億人民心聲,雙方心𤫊相通,台灣問題與中國大中華民族主義結合。對付疆獨、藏獨,毫不手軟,近日來對付香港人民的抗爭,以及重新解釋基本法,反對西方式民主政治,毫不讓步,並對民主人士有計畫步步進逼。西方國家也無可奈何,頂多口頭批評,尤其與香港息息相関的英國,礙於經濟関係,只在國會談談,內閣悶不吭聲。習近平對於台灣事務,由於長期在福建、浙江、上海擔任要職,耳熟能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人民不能接受,國內統派人士即使自圓其說,例如目前就是一國兩制,一國兩制需要融合機制,一國兩制沒行情反刺激台灣獨立勢力上揚,台灣也可自信主導統一等。也有人將對台灣重提一國兩制及對香港人民抗議的高姿態動作,視為預防性進攻,在國際外交屢見不鮮。
台灣與香港迥然不同,台灣有自己民選政府,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轄,台灣海峽屏障,美國、日本戰略夥伴,與中國若離若合。香港是中國行政特區,沒有民選政府,所謂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乃是自我矮化,也與事實不符。香港一國兩制様板,對台灣人民早就失去宣傳效果,中國政府也一清二楚。中國以一中框架,九二共識、國際組織台灣席次名稱、台灣的國際參與空間、方式,均是一致性,背後理論、原則十分明確。
去年一國兩區、今年一國兩制,步步進逼,台灣如何招架回應,考驗政府、政黨、人民智慧,𣎴宜動輒指控意見不同者可能出賣台灣,民進黨自己中國政策內部討論多時,也未有定論。在野黨心態,凡事放言高論,或空有原則沒有實際內容,均禁不起考驗,遑論邁向執政之路。六年來髙唱兩岸政績成果斐然的馬政府,受到衝撃不言而喻,馬最近處理張顯耀案,對香港人民爭取普選民主的談話,其實均有一些調整,可接受一中各表,不能接受一國兩制,中國的強大壓力,以大國姿態凌駕台灣,反而有助台灣人民凝聚起碼共識。當然有些人自己信念埾定,理想性十足,只要尚未執政,人民沒有感覺,不要大放厥詞自取其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