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美國領導全球反恐,台灣豈能置身度外?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美國領導全球反恐,台灣豈能置身度外?

 2015-12-02 09:36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最近的東協高峰會議中,提到美國在亞太8個主要反恐盟邦時也提到了台灣,「伊斯蘭國」(IS)隨即在其網路影片中,秀出包括台灣在內60國的國旗,配上恐嚇旁白,國內許多人對歐巴馬提到台灣,表示敬謝不敏,多家媒體引用BBC的報導說,台灣人寧可不要這種國家承認,更有一些因為「親中」而「反美」的人士直言,恐怖攻擊是美國強勢中東政策招來的惡果,台灣不該被拖下水。對此,我們要表達不同的觀點,希望有助於國人更積極冷靜面對恐怖主義。

第一、恐怖攻擊影響全球金融經濟秩序,例如2001年的9/11事件,直接導致像「聯合航空」這樣的國際性大公司一度宣佈倒閉,幾千位原本每天打扮著光鮮亮麗上班的男女,只因一次恐攻事件,都沒有了工作。我們很難想像,一旦美國某一城市突然引爆一枚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WMD),然後又傳出還有幾枚WMD隱藏在其他城市,全球股市及匯市崩盤、企業倒閉,將伊于胡底?「反美」人士且不必幸災樂禍,恐攻引發的失業潮打到美國,一定也會打到你我頭上。台灣早期受惠於自由世界的開放與安定,因此才能吸引投資、發展貿易,而成就今天的繁榮。美國前總統小布希說,愛自由就要加入反恐,台灣作為自由世界的受惠者、一份子,反恐沒有置身度外的正當性。

第二、恐怖攻擊看來可怕,真正遇上的機率並不高。根據統計,敘利亞等戰區以外的世界各國,每年死於恐怖攻擊的人數,每百萬人還不到1人。相比之下,台灣每年死於車禍的人數,每百萬人有87人,而在美國,每年每百萬人口因家電意外死亡人數為200人,飛機意外死亡為103人。至於WMD恐攻,在美國及盟邦滴水不漏的防堵之下,發生機率微乎其微。2003年美國曾經因為懷疑前伊拉克總統海珊擁有WMD,便出兵硬把海珊拉下台,顯示美國面對此一潛在威脅,是寧可錯殺一百,不肯縱放一個。恐怖主義不比對岸1600顆瞄準台灣的飛彈來得真實,台灣人無需過度反應。

第三、美國對付全球性恐攻,不能沒有國際合作,特別是在高品質及高價值的情資分享方面。中國說她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也在反恐,但中國慣常把民運人士、維吾爾族維權人士及「疆獨」人士打成「恐怖份子」,她的反恐情資也不願分享,她還利用其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刻意保護在印度進行炸彈攻擊、被西方視為恐怖組織的「虔誠軍」(Lashkar-e-Taiba),因此美國並不把中國視為可信賴的反恐夥伴。相比之下,處於東亞人流、物流及金流要衝地位的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國家,美國推動防恐合作,絕對不會放過台灣。今天美國會讓台灣成為免簽証的38國之一,也是因為兩國防恐情資能夠合作,台灣不可能一方面要求美國把她當「自己人」,兩國國境相互開放,另方面又在反恐問題上想要獨善其身。

第四、美國伊斯蘭教徒有200多萬,歐盟更有1900萬人,他們很多是醫生、律師、軍人、企業家、商店老板,也是社區裏的伯伯、嬸嬸。因此美國及其歐洲盟邦提到恐怖份子,只說是「極端聖戰份子」(Extreme Jihadist),不說是「極端伊斯蘭份子」(Extreme Islamist)。台北市長柯文哲在IS恐嚇影片曝光後,急著撇清說,台北是「世界上對回教(伊斯蘭教) 最友善的城市」,這是不必要的連結,越描越黑。IS只是在假借伊斯蘭之名,利用網路科技吸收各地年輕人,發動箝制西方的全球恐攻,他們是一群據地為王的野心份子,他們在中東地區殺回教徒,比殺「異教徒」還多,並不會因為你台北市長說台北對回教徒友善,就會放過台北。台灣即使不加入反恐聯盟,也不會讓台灣更安全。

第五、美國民眾雖然擔心恐怖活動,但亦不認為美國出兵干預並佔領幾個中東國家,可以解決問題。美國政府受此民意影響,近年來改弦易轍,將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角色局限在反恐的範圍,美國在中東已經不從事軍事占領及地面作戰,而是讓幾個恐怖組織、反抗軍及當地政府軍相互對打,好讓美國可將兵力轉移到日漸吃緊的亞太地區。這種戰略思維,不只是反映美國民意,同時也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台灣面臨的中國武力犯台威脅還沒有消除,美國人說,你支持我反恐,我支持你對抗中國威脅,台灣能不接受嗎?

總而言之,美國領導全球反恐,台灣不應也不能置身度外,反恐不是宗教戰爭,不是「文明衝突」,不會讓台灣與伊斯蘭世界為敵,台灣人不必擔憂台灣加入反恐聯盟,打敗恐怖主義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被恐嚇。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