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中正紀念堂應如何呈現蔣介石的「功」?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中正紀念堂應如何呈現蔣介石的「功」?

 北市高中教師 2017-02-26 14:44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將推動中正紀念堂進行轉型,除了提出組織法修正法案外,初步將會下架商店中有關威權統治者意象鮮明的商品、停止播放「蔣公紀念歌」。但蔣家後代、立委蔣萬安就不太開心了,他認為,現在的政府只提蔣介石「過」的一面,不夠理性客觀,面對過去的威權時代統治者應該「功過並呈」,才能讓民眾全面瞭解歷史。

筆者任教於高中公民科,對於高中歷史教育中關於台灣史的內容並不陌生,因此提出以下幾點,做為未來中正紀念堂對蔣介石「功過並呈」的內容參考之用。

一、228事件是「暴動」,蔣介石出兵是為了維持島內的社會秩序?

歷史課本在談228事件時,通常都只提到導火線是查緝私菸造成死傷,但查緝私菸是發生在27日,真正發生於2月28日的事情是民眾前往行政長官公署陳情,卻被駐守衛兵用機槍無差別掃射,因此事件衝突才開始擴大並蔓延全台。

就簡單的歷史邏輯而言,如果不是國民黨對民眾開槍,台灣人怎麼會想反抗呢?面對反抗,國民黨有很多處理手段可以選擇,但最後蔣介石卻決定派出軍隊,那麼228事件的本質在歷史上當然就是中國軍隊對台灣的鎮壓與屠殺。

二、蔣介石保衛台灣不被解放軍攻擊,讓台灣不受共產主義「赤化」?

歷史課本都會提到,有了蔣介石,台灣才能抵擋了解放軍一次次的進犯,但在中國接連吃下敗仗的國民黨軍隊是怎麼辦到的呢?原來主因還是韓戰爆發後因為美國的介入,蔣介石在政治與軍事上有了美國這個盟友。

因此,跳脫中國內戰的觀點,抵抗台灣不受「赤化」的其實是美國在冷戰格局下選擇與國民黨政權合作,也讓原本對台灣只是軍事接管的蔣介石順勢「宣稱」擁有台灣的主權。但換個角度思考,如果不是因為國民黨來到台灣,共產黨以及中國內戰又怎麼會牽連至台灣呢?

三、蔣介石與國民黨從中國帶來黃金,並穩定住台灣戰後經濟動盪?

另外一個許多國民黨支持者常提到的就是蔣介石將中國的黃金運往台灣,用以建設台灣並穩定戰後經濟,但這個神話也被人指出黃金早於1950年就花完,那支持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到底是什麼呢?

答案依舊如同前述是冷戰格局下美國對於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的支持,包括了1950年之後每年一億美元以上的美援,以及美國派至台灣的經濟與技術顧問團隊,以此為基礎,才會出現歷史課本所形容的台灣經濟奇蹟,而這當然不是單憑蔣介石與國民黨就可以辦到。

歷史教育不是政治宣傳,而是要能訓練學生的思考邏輯,全面且客觀的呈現歷史事實就是必要條件。但如果真的將史實攤開讓社會大眾檢視,國民黨與蔣萬安真的可以接受嗎?答案應該很明顯了。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