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BBC中文網》專訪 江宜樺:台灣民主不會出現逆轉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BBC中文網》專訪 江宜樺:台灣民主不會出現逆轉

評太陽花好壞參半 稱將堅持學者風格

 2014-07-24 17:43
《BBC中文網》21日專訪江宜樺,內容今(24)日披露。在訪問中江揆針對兩岸關係、台灣經濟以及台、港民主發展及「太陽花學運」等議題答覆提問。(翻攝《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21日專訪江宜樺,內容今(24)日披露。在訪問中江揆針對兩岸關係、台灣經濟以及台、港民主發展及「太陽花學運」等議題答覆提問。(翻攝《BBC中文網》)

行政院長江宜樺接受《BBC中文網》專訪表示,台灣的民主不會出現「逆轉」,因為自由民主的理念已經在台灣生根,如果台灣很快變成一個由非政府組織扮演主要角色的公民社會的話,他不會感到意外。江宜樺表示。從這一角度來看,他對台灣民主的發展是樂觀的。

《BBC中文網》21日專訪江宜樺,內容今天披露。江揆在訪問中針對兩岸關係、台灣經濟以及台、港民主發展及「太陽花學運」等議題答覆提問,當被問到對台灣未來民主發展的看法時,江宜樺做出以上表示。

但他同時也指出,台灣在民主發展中欠缺西方國家的法治觀念,還需要懂得如何在民主社會中尊重不同意見。而不是把所有不同意見都看作是「邪惡的」。故此必須要加強法治的理念,進行理性的溝通,而且只有這樣做,才能使台灣的民主不斷壯大。

他還舉例問,如果今天反服貿協議的人佔領立法院,明天支持服貿協議的人也佔領立法院,而且彼此都聲稱代表人民,那人民究竟是誰呢?

被問到在卸任後有何打算,是否會返回校園重返學者生涯,還是繼續從政甚至競選台灣總統時,江宜樺回答說,他早已辭去大學教授一職,但在講話方式和思考處理問題上仍往往被人認為很「學者」,他對自己的「學者風格」也不否認,而且這也是他本身的個性,不會改變。

但江宜樺也堅持,目前的行政院長的工作非常繁重,根本沒有時間考慮將來的打算,但他對未來的個人發展持開放的態度,並會在「閒下來」之後再想具體的打算。

江宜樺在評論太陽花學運時表示,從正面意義來看,這反映了台灣民眾特別是年青人關心公共事務的表現。此外,年輕人在運動中表現的手法也富有創意。此外,學運中大規模的集會最後能順利和平地收場,也反映了學運的成熟。

不過,江宜樺也認為,太陽花學運對台灣民主也帶來了一些不好的東西,包括佔領立法院和行政院的行動,而這些都不是近代民主法治所鼓勵樂見的現象,並把台灣建立的和平和理性的民主又拉回到激烈抗爭的狀態。

但江宜樺也承認,有關服貿協議的諮詢和溝通的確有所不足,但他否認是完全沒有溝通,更不是一些人指責的「偷偷摸摸」或者「黑箱作業」。

江宜樺認為,「佔領行動」是一種反抗體制的抗爭行為,雖然可以理解,但從法治民主的角度來看會有些憂慮,因為佔領行動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製造出更多的問題。

當被問到對香港目前出現的「佔中行動」看法時,江宜樺表示,雖然不能對此發表「細緻的」評論,但認為香港特區政府應該用智慧處理有關問題。

他說,香港「佔中行動」的背後反映了對香港民主選舉特首方式的一種期待,中國大陸政府雖然對香港直選特首有自己想要的節奏,但應該發揮智慧面對香港民眾對這一問題的不同期待。而從台灣的民主經驗來看,民主發展是需要一些時間的,但最終也會達到目標。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