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擾擾的2017年終於結束,新的一年2018充滿了比2017更多的挑戰,許多2017年未完成的議題,無論是國際或是國內,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或軍事,都會持續延燒,而且許多不但不會妥善解決,還會愈演愈烈。
全球地緣政治引發的軍事衝突只會愈演愈烈,從朝鮮半島、烏克蘭、南中國海、台灣海峽、到中東(包括西岸走廊West Bank、敘利亞、葉門、伊朗、沙烏地阿拉伯),沒有一項容易找到答案,除了國與國之間或是各個國家內部,都有諸多議題需要解決。
若是從區域性的衝突升級到全球性的大國之間衝突,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端。朝鮮半島仍舊是最危險地方,金正恩除了積極發展核子武器外,還有洲際彈道飛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以及生化武器,元旦的公開談話更語帶恐嚇的說,核子武器按鈕就在辦公室,另外又對南韓遞出橄欖枝,暗示將派選手參加南韓舉辦的冬季奧運,意圖分化美韓軍事聯盟。
對中國而言,用北韓牽制住美國是它利益所在,因為處理北韓後,美國就可以專心處理南中國海問題。
中東議題幾十年來大大小小問題不斷,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矛盾,在川普履行競選諾言,正式承認耶路薩冷是以色列首都之後,更加尖銳化。沙烏地阿拉伯和世仇伊朗對峙依舊,沙烏地阿拉伯國內王儲穆罕默德.本.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藉反貪肅貪清除異己,逮捕11位堂兄弟王子,其中包括花旗集團最大股東,被譽為阿拉伯的「沃倫.巴菲特」—瓦利德.本.塔拉勒(通常稱瓦利德王子)。
在伊朗,因為經濟不振,在各大城市舉行示威,甚至攻擊地方政府,已經有數名示威者被擊斃。敘利亞是兵家必爭之地,是蘇俄和美國角力的地方,內戰延續多年,在被伊斯蘭國(ISIS)佔領的領土被解放(liberated)後,蘇俄支持的總統阿薩德(Assad)的去留成為焦點。美俄另一個角力的地方在烏克蘭,在美國宣布要賣反坦克武器給烏克蘭政府後,蘇俄強烈抗議,指稱這將會升高軍事對抗。
經濟方面,在全球化的鐘擺開始往回擺後,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必然會衝擊國際貿易。在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各國政府拚命印鈔票來救經濟,多年的貨幣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結果造成全球資產泡沫化,情勢更甚於2008年,萬一泡沫破裂,利率已經無法再降,可以再用貨幣量化寬鬆、扭曲金融市場來救經濟嗎?
台灣和其他國家一樣,只會面對更嚴峻挑戰,在國際上中國的打壓只會愈來愈重,中國軍機、船艦繞台也會愈來愈頻繁,最近的新黨王炳忠的疑似共諜案也提醒台灣人中國的騷擾、滲透無所不在。
此外台灣國內還有嚴重的空污問題和低薪問題,又牽扯到經濟成長、環境保護與勞資關係的三難問題,在年底地方選舉,會造成什麼樣的衝擊,會不會拖慢民進黨執政改革的腳步,造成台灣社會失控,讓中國有機可乘,是不少台灣人關注的。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