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氣爆事件之後,再來高雄市要如何處理地下錯綜複雜的石化管線?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指出,翻遍國際規範,全世界沒有像高雄這樣的城市,把市區當成廠區輸送石化原料,讓居民變成化工廠工人。他沉痛地表示,管線經過高雄市區的問題,這一次就要解決,除了遷移管線,沒有其他選擇。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表示,國外管線不會有穿越社區的狀況出現,「國外管子跟社區距離多遠都有一定規範,一般從一百公尺到三百公尺都有,沒有人會直接穿過社區。」詹長權說︰ 「都市化和工業化不可能並存!」以前威權體制時期設置了石化工業區,是上頭說了算,但如果經歷這麼大的教訓後,台灣還在逃避問題,實在是很丟臉。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林長茂指出,「這艘國家的船要往哪裡開,為政者沒有一個清楚的目標。」他強調,救災、善後都很重要,但台灣長期以來缺乏產業轉型、土地規劃和防災演練,在這次事件中可以說一覽無遺,政府失能、領導人無遠見更是主因。
林長茂說,「我想不只是高雄,這個國家生病了。」都市計畫往往牽扯太多利益,他舉例,桃園南崁特區旁就有煉油廠,桃園航空城第三航道旁也有儲油槽,萬一這些地方氣爆怎麼辦?
他舉新加坡為例,石化工業區蓋在離島,同時自我定位為公園型國家,綠地比高達47%,相較之下台北市只有4%;至於土地政策就不用說了,對全民根本就是一種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