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英國作家狄更斯到美國旅行,在他的「旅美小扎」中寫下,美國的森林濫伐令人憂心,1864年,馬許出版了《人與自然》,開啟人和自然間的對話,同樣這一年,隱居在華爾騰湖畔的作家索羅,寫了《緬因森林記遊》,開始倡議森林保育的重要,也因此打動聯邦政府,不久,聯邦政府把「優思美地」的土地,撥給紐約州,成立第一座國家公園,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公園,到了老羅斯福時代,對保育更是大手筆,一口氣簽下17座國家紀念公園,使美國成為全世界公家公園最多的地方,1962年,卡森女士寫下《寂靜的春天》為環保主義開闢另一個戰場,一直到1964年,卡森因為癌症去世,美國政府開始注重化學物質的危害,在1970年成立全世界第一個環境保護署,到這個時候,美國人自己寫下的環保奮鬥史,長達一個世紀,也使美國環保主義,成為全球的標竿,但是,現在的美國,卻是環保主義的背叛者,事情為什麼轉變如此巨大?
氣候少女痛斥 地球正在死亡
今年9月24日,有「氣候少女」之稱的瑞典小女孩桑柏格(Greta Thunberg),到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發表演說,演說中痛罵美國政府,以及先進國家正在剝奪下一代的希望和幸福,因為地球正在死亡,聽說川普總統在台下臉色鐵青。
其實,川普並非美國第一位反對極端氣候理論的總統,川普甚至認為所謂「溫室效應」,根本是科學家的欺騙。
1992年的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議上,馬爾地夫總統加堯姆對老布希總統說;「地球海水上升幾英尺,我們的國家就亡了」,小布希說:「放心,我不會讓這件事情發生」,地球高峰會營造出地球會完蛋的氣氛,到了1997年的東京議定書,歷經很長的時間討論,多個國家最終同意,至少把碳排放降低到1970年低於7%的水準,但是,到了簽字時間,美國卻率先反對,2001年,小布希拒絕簽字,全世界全部憤怒了,後來才知道這一切只是選票考量,小布希在大選獨排眾議,降低汙染產業碳排放量,因為重點是為了爭取西維吉尼亞州的選票,這個州以鋼鐵,電力,煤炭和石油產業為主。
美拒簽京都議定書 中國搶著簽
美國的環保主義,很顯然受到政黨影響,1992年大選,擊敗老布希的民主黨科林頓和高爾,自稱是環保主義者,也對降低碳排放量盡心盡力,科林頓也承諾,美國在2000年之前,會把碳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水準,克林頓雖然呼應歐盟的環保主張,但是,最大阻礙還是被共和黨掌控的眾議院杯葛,這群共和黨眾議員,強力排斥環保主義,被稱為保守派的基地,但是,即便如此,科林頓時代,至少是注重環境保護的時代,2000年,高爾競選失敗,小布希政府又開啟對環保主義不信任態度,所以一上台就立即推翻所謂「京都議定書」協議,小布希的金主以石油大商人為主,自己家族也是石油起家,很自然把環保主義視為敵人,由於美國不願意簽約,加上發展中國家正在迎頭趕上,中國的產業發展快速,碳排放量持續增加,從2001年到2008年,被稱為地球環境惡化年,地球上空臭氧層破洞未處理,加上持續暖化,終於造成極端氣候橫行,美國不願意簽署協議,中國卻搶著簽約,促成中國變成注重環保的國家,但是,中國碳排放量能夠降低,主要因素是舊型工廠改造,中國急於脫下汙染城市的惡名,最終,世界最汙染的城市,卻由開發中的印度包辦。
這種情況要到2008年歐巴馬政府上台,才積極改善,但是,為時已晚,印度和中國加速開發,碳排放量更加惡化,地球溫室效應從預測變成現實,只要從太平洋海域颱風增長數量,就可以理解,海洋氣候正不斷升高,颱風也從夏季來到冬季,而另一個極端氣候就是北極氣旋,形成氣候亂套,不是很冷的冬天,就是很熱的夏天,地球顯然生病了。
重振經濟 川普對環保嗤之以鼻
川普很顯然想持續共和黨保守主義的路線,對環保主義嗤之以鼻,認為氣候科學家喜歡危言聳聽,其次,川普希望把美國經濟重振起來,引導美國企業回到本土,當然無法跟隨環保主義者起舞,根據專家估計,如果要降地球溫度,必須把碳排放量回到70年代水平,意味著將會損失2%經濟成長,有200萬人失業,這是川普無法忍受的數字,因為失業所帶來的不只社福問題,還有政治效應,所以只好放任汙染下去,這也是氣候少女桑柏格心中之痛,北極冰層流失快速,人類生存環境岌岌可危,也是事實,但是,人類要工作更要經濟,最終只好犧牲地球,這是人類最大的悲哀。
但是,令人意料之外的是,一場美中貿易戰爭把中國的碳排放量降低了,尤其是煤炭和鋼鐵出口銷售,已經創下最低,也相對降低了碳排放量,也促使國際碳交易變得更冷清。
貿易戰爭越打越兇,經濟學家擔心全球經濟持續下滑,環保主義者卻高興地球終於可以喘一口氣,在賺錢和顧好環境之間,人類的選擇也變得更加兩難。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