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清明節連續假期,花蓮溪出海口屢屢出現「陰陽海」,並且飄散著異味,污染源被懷疑來自中華紙漿廠涉偷排廢水所致,環保局花蓮縣環保局昨晚突襲檢查,今天(7日)上午再度前往紙漿廠排流口採樣檢測,現場檢測pH值及溫度「均符合放流水標準」,不過現場採樣送驗則需兩週後才有結果。
中華紙漿廠的污水加廢氣,40多年來被花蓮人詬病,環保局採定期與不定期方式檢測;環保人士也經常巡視,在清明連假期間,發現華紙廠排放的廢水造成花蓮溪出海口附近呈現「陰陽海」,並將照片po上臉書,質疑污染源擴大、臭氣沖天,只有環保局不知情?
花蓮縣環保局昨晚8點由局長饒忠率稽查人員進行夜間採樣,現場取得水樣4瓶,送請環保署認可之檢測公司檢驗懸浮微粒(SS)、化學需氧量(COD)及真色度,並於現場檢測pH值及溫度,「均符合放流水標準」。
但採樣結果民眾仍有疑慮,環保局今天上午再度前往紙漿廠排流口採樣稽查。紙漿廠工安處高級專員簡世雄說,紙片處理過程中會將不易分解的木質素溶出,處理過程中難免會有漏網之魚,會再進行一級二級廢水生物系統處理,把一部份色度再拿掉,一定會符合國家放流標準再排放。
但媒體質疑為何不能將色度處理成水色?簡世雄則說:「不可能!」而現場刺鼻臭味仍很重,簡又回說:「沒聞到。」他還強調,若國家提高標準,也會遵守法規進行改善,目前紙漿廠的廢水排放是根據國家標準,不可能違法,一旦違法環保局就會「兵臨城下」。
環保局表示,民眾檢舉或環保局人員前往稽查的次數,每年至少超過30次,多數反應都是因為水色有如「走味的咖啡色」觀感不佳,「臭氣沖天」等有污染疑慮等問題。
環保局為即時監測放流水情況,要求華紙依法設置放流水自動監測系統,並於去年底前完成設置及報核作業。監測項目包括:pH、溫度、導電度、懸浮固體、化學需氧量等。經檢視清明節連續假期之各項數值,均符合放流水標準,華紙依規須於每季進行相對誤差測試(RATA),以確保數據之準確性,後續環保局將每日進行連續監測數據查核。
環保局為掌握稽查時效,進一步於去年3月起,在距離該廠僅2公里之水資源回收中心設立環保派出所,就近受理陳情案件。不過,中華紙漿疑排放臭氣廢水仍然未間斷,民眾陳請反映也沒少過,因此民眾懷疑政府公權未能伸張不是沒原因。
花蓮縣環保局稽查人員昨晚緊急採集樣本帶回化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