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Darsee造假案的教訓之一 發現造假前的偉業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Darsee造假案的教訓之一 發現造假前的偉業

2017-04-29 16:47
討論Darsee案資料豐富兩本書的封面或內頁(註1,2)。圖/朱真一提供
討論Darsee案資料豐富兩本書的封面或內頁(註1,2)。圖/朱真一提供

前言

台大的研究造假案的調查,由台大校方自己主導,風波不斷。本報已有不少文章,尤其蔡孟利的評論,以及黃筱珮的報導。問題多因為黑箱作業、利益衝突以及不詳盡的調查。看最近的報導,台大校方還強調媒體的過錯,台大怪罪媒體,不少人說台大沒有反省。關於媒體的角色,國外也有不少的討論,以後另文再來討論。

學術不端事件各國都發生,對國外的造假大事件深入些去探討,發現國外的經驗可給台灣各界參考。請看拙部落格《不正確資訊/思想箝制/存疑權威/求真及造假》,可連接這些文章。從探討這些大咖的案件中,最應該學習他們如何反省。

4月19日在本欄的拙文〈自我調查造假,豈止遮羞還常違害社會〉,提到1980年代初期的Darsee案。這文提到主角Dr. John Darsee的上司Dr. Eugene Braunwald,對Darsee案,很有反省的精神。對此Darsee案來討論反省的問題,更有深一層的意義。

這案件牽涉很廣泛,上文也略提到,這案是美國最經典的研究造假案,還產生不少連帶牽涉的問題,這些都相當複雜,值得詳細來報導及討論,更多可學習的教訓。雖這事件早在36年前的1981年第一次被發現,但這老舊案件,到現在仍繼續經常有人討論。最近《撤回觀察Retraction Watch》的新版(2017年三月)〈論文撤回領導名單〉,仍討論他的論文撤回數排名,他名列第23名。

Darsee的生涯簡歷

Darsee全名是John R. Darsee,1948年出生於West Virgina 州。1966-1970年就讀University of Notre Dame,以後就讀於Indiana University 的醫學院。然後到Atlanta市Emory 大學醫學院內科,當住院醫師3年(1974-77),然後繼續臨床心臟學研修醫師(Clinical Fellow)兩年(1977-79),其中一年(1978-79)還兼總住院醫師,那年還有Emory醫學院內科講師的頭銜。

因為在Emory時表現非常優秀,尤其有輝煌研究成果。於1979年申請到哈佛大學內科當心臟學的研究研修醫師(Research Fellow),他在哈佛最主要的附設醫院-Brigham and Women Hospital的Dr. Braunwald的心臟科室研究。Dr. Braunwald可說是當時最頂尖的心臟學研究者,他是美國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的會員,以及Harrison’s  Principle of Internal Medicine教科書的編輯,就知道他的成就,下章再討論Darsee案發後,對他的影響時,再討論他的醫界/學術界的成就及地位。

1981年哈佛大學醫學院內科,本要聘請他於1981年7月起當助理教授。1981年5月他捏造論文的證據,當場被抓到,下章會再詳細些來討論其經過。因為研究造假,他的教職被取消,但哈佛自己的調查,認定他沒有其他造假,仍繼續在哈佛研究。後來因跟其他機構的合作計畫出問題,改由校外人士主導調查,因此而被革職。

改行當加護醫學醫師,後來校外的調查,發現Darsee有嚴重的造假問題。醫院馬上停止他診治病人,一年後他醫師執照被吊消。他被禁止於10年內申請研究款,更因為研究造假嚴重,沒有機構敢用他。以後以 John Hughes-Darsee之名,在媒體及部落格,寫一般的醫學有關的文章。Hugnes是他太太的姓。

發現造假前在Emory大學的豐功

在DJ Miller, M Hersen主編的一本書(註1) ”Research Fraud in the Behavior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的 55-79頁,Dr.  Braunwald寫一章Cardiology-The John Darsee Experience。很值得寫出他書中的不少親身經驗,可讓人知道這些學術騙子,被發現造假前,如何能以行動及成果來說服有成就研究者、機構、編輯及各界人士,尤其是非常聰明有才智的師長及同僚。看過這些文章,對那些”too good to be true”的奇才,更要小心。

Darsee在Emory 大學當住院醫師及心臟臨床研修醫師時,就有非常突出的表現。醫學院剛畢業受訓練,5年內就在頂級學術醫學雜誌上,發表10篇正式論文,在教科書上有文章,以及45篇會議摘要。發表的論文不但多,而且這些論文常在學會中得奬,譬如1978年,Lloyd Hyde Research Competition以及1979年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cians 學會的Basic Science Research Forum第一名。

Dr. Braunwald的文中,就引用幾位Emory大學時代,Darsee指導上司的介紹信。一位Emory內科教授說Darsee,是他教學/行醫/研究生涯中,從未碰過有如此好奇、熱心及有潛力變成位極優秀的研究者(I have not encountered anyone with more curiosity, enthusiasm or potential for developing into an excellent investigator)。那位教授還特別說Darsee能很快地又小心地收集數據,然後有能力地及清晰地分析、集合並寫出(analyze, synthesize and write with considerable ability and clarity)。

另一位也說Darsee如何出眾(Extraordinary),是集聰明、自律、野心及品格的難得好綜合人物(unusually fine blend of intelligence, self-discipline, ambition and personality)。另有位說他有無限的能量及能力等好品質,幾乎每位上司都推薦他到極點。

發現造假前在哈佛大學的偉業

Darsee到哈佛的心臟學研究室後,由研究室的年輕助理教授Dr. Robert Koner直接監督及指導下做研究。這位直接上司也認為Darsee的確是位非常難得的優秀研究者。來哈佛的22個月後,就完成了7篇以第一作者寫出的重要(major)學術論文,發表於最富盛名,很難登的雜誌,另外提出30多篇學術會議摘要。更難得的是他會讓同事喜歡,他一周常工作90-100小時。

心臟科也是醫院內科主任的Dr. Brauwald公開稱讚Darsee是130位哈佛的心臟學研究研修醫師中最好的一位。其他的教授也說他是美國醫學最了不起的年輕醫師(The most remarkable young men in American medicine),是學術醫學最大奇才一(one of the biggest plums in academic medicine)。他的臨床技巧及教學也極優秀,第二年哈佛大學要決定聘請他,預定1981年7月起當助理教授。        

Too Good to be True

上面提到被發現研究造假前,不管是那方面,他都表現得很好,一般人就會有太好到不可能(too good to be true)的感覺。他的指導上司的教授們,不管是Emory或哈佛,在發現研究造假前,都認為他是頂尖的學術成就者。

這種職業性的造假騙家,技術高超。有Darsee這種程度的造假騙家,還有不少位。請到上述的拙《求真造假部落》,請看職業性造假的超級明星-Spector ,瑞典卡羅琳醜聞中的Macchiarini等,也是這類人物。多去瞭解這些造假的騙家,尤其他們造假發現前的行徑,是種學習。

以後再來繼續探討他如何造假,如何調查造假,如何反省等,以及其他更多衍生的大問題。

參考書資料:
1.Miller DJ, Hersen M: Research Fraud in the Behavior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1992.
2.Broad W, Wade N: Betrayers of the truth.  Simon & Schuster, New York;  1983.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