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聽見銀哭泣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聽見銀哭泣

2014-08-28 15:26
阪田三吉沒有優渥的資源塑造完美形象,可是他不僅贏了棋藝,還超越了偏見的藩籬。(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阪田三吉沒有優渥的資源塑造完美形象,可是他不僅贏了棋藝,還超越了偏見的藩籬。(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總統特任官「被請辭」,引起軒然大波。彷彿炎夏的火燒山,一發不可收拾。8月16日身為兩岸首席談判代表的張副主委不配合高層的安排,而拒演「孝子」的角色,使得情勢急轉直下,台灣忽然又出現「共諜」的蹤跡。短短幾天,媒體出現了黨政高層、知情人士、重要人士等驚悚放話,堂堂政務官從「孝子」變「共諜」,這真是刻骨銘心的際遇。電視鏡頭前張副主委慷慨激昂的感嘆:「像被黑幫追殺!」然而正當國際衝突頻傳的此時,台灣無法參與國際和平事務,卻在國內上演「黑幫戰間諜」(Spy vs. Mafia),令人無言。不解的是,有人為了替政府的「粗魯」解圍,而找出一些「更粗魯」的事例,企圖誘導民眾;這是人事案常態。例如:

「政務官上台第一天,就要隨時有下台的準備」
「政務官下台,是稀疏平常的事!」
「不需要理由。只要長官不愛,你就得滾!」
「當年○、還有○也都是一通電話告知,隔天就不用上班了!」

我真想問:「如果這是自己的事,閣下還可以這麼悠閒的列舉嗎?」別忘了,人類是經過長久的進化才成為「萬物之靈」,如果只為了替政府補妝,而忽略了人性的細微感受,真是愧對先人的辛苦累積。而政府內閣一向以「讀書人」、「博士內閣」著稱,官員們十分在意視覺美感。這次人事案,也自認為替張安排國營董座,已是很周到的心思了。但為何還引來張怒批為「黑幫」,甚至紛擾至今呢?上述「更粗魯」事例,透露端倪。

近日,我腦中不斷浮現一個故事......

「一出生,就承受不平等的世襲身份。百年前,那是無法選擇的運命。為了貧窮的家計,少小離家幫傭。長大後僅能靠著縫製鞋版的收入餬口。他出生的隔年(1871),明治政府廢除『身分制度』,可是人們心中依然根深蒂固存在著嚴重歧視。他娶妻生子後,仍然居住貧民區。那是火車往來濃煙瀰漫的鐵軌旁,簡陋的木屋群裡,多戶人家共用一門住址的生活環境。雖然無法擺脫『平民以下』的宿命,但是他謙和有禮,衣著整齊。工作之餘,自我習得棋藝。幾年後,他成為職業棋士,留下許多不朽的傳奇。他去世10年後,『日本將棋聯盟』追封棋界最高的名人位階『王將』。這就是阪田三吉(SAKATA Sankichi)。」

小時候聽到的「將棋」(Shogi)故事,至今仍記憶猶新。

阪田三吉成為職業棋士後,在大阪創立「關西將棋研究會」,他成為關西棋界的代名人物。1913年他初到東京與八段高手關根金次郎(SEKINE Kinjiro)賽棋,當時這被喻為關東和關西兩派的盟主對決,造成轟動。由於江戶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喜愛將棋,所以他在江戶城內設立「將棋所」,並指定大橋家、大橋分家、伊藤家等「將棋三家」的子孫得以世襲管轄。「將棋所」延攬各方高手,負責與將軍府內的子弟們對棋,透過棋藝的涵養,修練理性與感性的平衡。幕府時代結束後,「江戶」更名「東京」,多數棋界名士仍據守東京。雖然大阪鄰近京都,也是極為繁華的都會,但來自關西的阪田三吉到東京的賽棋,像在下戰帖。通常一盤將棋分兩方,各有:王將、飛車、角行、金將、銀將、桂馬、香車、步兵等20顆棋。棋子,日語稱「駒」(koma),這20駒等同自己擁有的兵力,如何善用每一駒,每一步都考驗著棋手的運籌能力。阪田與關根的棋戰進入「第56手」時,他的「銀將」陷入敵陣而處於進退維谷的局面。他推敲各種步徑還是無法順利救出銀將,最後一番沉著苦思,終於脫困。這場比賽,最後由阪田獲勝,這真是難得的紀錄。阪田不僅擊敗關東盟主,他的精湛棋藝更受到肯定。許多專家都認為,他活用了那顆銀將才是獲勝的關鍵。接受訪問時,阪田感性的說:「我聽見銀將在哭泣!」這句話成了不朽名言,許多日本企業家以此提醒內部主管;多體諒部屬及「知人善用」的胸懷。

至今我仍記得,父親講完這則故事後,拿起桌上的沾水筆,在《王將》的封頁內面,以草書混夾著平假名,寫了幾行字。擷取其中漢字如下。

「手執將棋駒,聽見銀哭泣。替我決勝負,木塊如玉璽。                                                                            為三吉代筆」

阪田三吉,從小失學,一生只會寫「三」、「吉」、「馬」三字。可是發自內心的修養,讓他保有一顆柔軟的憐憫心。即使重要的比賽場合,他仍用心的體諒每一顆棋的處境,因此留下那麼有哲理的感言。

阪田三吉沒有優渥的資源塑造完美形象,可是他不僅贏了棋藝,還超越了偏見的藩籬。他的故鄉大阪通天閣下的紀念碑前,每年吸引來自各地的「朝聖者」,不斷訴說著人們對他永遠的懷念。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