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都在探索、分析、重建我自己,
但現在才瞭解,在我內心深處有一泓我永遠都處理不了的淚水......
──歐文‧亞隆,85歲
【內容簡介】
當代知名存在主義心理學者歐文‧亞隆回首自己的一生,固然有數不盡的甜美、榮耀、精彩,但這位拉拔無數徬徨心靈的治療師,卻也有難解的悔恨、遺憾、無助與恐懼。
這一切,都如實記錄在這本溫暖的回憶錄裡。
生長在貧窮的猶太社區,亞隆努力掙脫環境枷鎖,一步步走上助人專業之路。他開創了團體心理治療的新視野,勤於探索生命存在的本質,並將之融入心理治療,以其獨特的風格扶助病人探問生死,更將診間風景化為一部部膾炙人口的散文與小說。
這本回憶錄見證了亞隆思想與作品誕生的過程。讓我們看見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移民家庭的愛恨與夢想,以及一段心理治療發展史的吉光片羽。他一貫的真摯,不管是對父母的遺憾、對妻子的愛戀、對親友的思念、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尷尬的旅行經驗、後悔寫下的小說......在在令人動容。他那不畏困窘的分享,彷彿散盡人生最後的力量,也要以一己生命能量照亮眾人。亞隆一生所療癒的不單單是診間的病人,還有遍布全世界的讀者。他說:「我每天收到的信件提醒我,遙遠的國度有一個人,我對他是有幫助的。」
這一次,亞隆將書寫對象轉向他自己,記錄下他「成為自己」的歷程。對讀者而言,亞隆對生命與專業的反思是一種邀請,邀請你我跟著他的步伐探索自己人生的意義。
【本書特色】
《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是歐文.亞隆年逾85歲對自己最坦然的剖析。榮獲2018年2月誠品書店中文選書、2017年英國《衛報》年度好書等殊榮,特色如下:
1、一般回憶錄不免歌功頌德或隱惡揚善,但亞隆是強調真誠一致的心理治療師,對個案的態度,也如同對待自己。文中可以觀察出幾個事件被強調,而這將是我們得以理解的敲門磚。例如:亦師亦友的存在治療大師羅洛.梅(Rollo May)與其他親友至交的死亡、亞隆喜歡賭博刺激的體驗,這些都與他將文學中的存在主義與心理治療不斷相結合的生命動態,有隱約的關聯。這些對心理助人工作者或一般讀者而言,都可從他的生命經驗中,找到大師如何成為大師的自我詮釋權,這仿若是亞隆給予讀者的邀請。
2、亞隆的回憶是與自己、與他人(瑪麗蓮.亞隆、羅洛.梅、維克多.法蘭可、R.D.連恩等)、與書籍、與哲思一同交織而成的,這可展現在本書有許多作者與國外出版社提供的照片資料,讓我們得以從字裡行間,從照片中回首一個我們不曾觸及的時代與體驗,例如:出生於猶太家庭、與瑪麗蓮的婚禮、到各國的演講與簽書、讀者與個案的回饋等等,亞隆擅於營造故事情境,連結自己-他人-讀者的生命經驗,甚至初為老人的他(85歲說自己是老人菜鳥...),在回顧年少與現在的自己,也會創造出對話情境與少年亞隆做諮商會談,或是闡述自己面對死亡焦慮的夢境。這些也可以一窺一位大家理想化後的智慧老人形象,亞隆如何承擔,也如何擺脫,讓自己返還成一個真實的人。
3、人們為何看自傳或回憶錄?除了獵奇與窺探,讀者如我們也就希望透過閱讀,來重新思索自己的人生。《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亞隆像個說故事的人,他也不擔心自己說得不好,因為這樣才能讓讀者知道,自己也可以如實做自己,而更多的工夫,可以好好與自己對話。生活上遭逢的人事物等經驗,彼此如何串連,產生意義,這些都由亞隆展示完後,除了讓自己無悔一生,也勉勵也鼓勵著專業與一般讀者,都能尋覓與收藏成為自己的各種素材,創造可能。
【特別推薦】
一如所有的讀者,我也常感到好奇,作者不僅能把工作與生活照顧得面面俱到,優游其中,還能文思泉湧,著作等身,這樣一身神奇的本事究竟是如何練就的。終於,答案揭曉了。《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一書出版,其多采多姿、引人入勝、發人深省,作者的一生及他走過的年代盡在其中。絕佳好書!
──亞伯拉罕‧佛吉斯,醫學教授、暢銷作家,《雙生石》作者(Abraham Verghese, auther of Cutting For Stone)
在《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的壓軸篇章,歐文‧亞隆宣稱自己是個「新手老人」,對於這一點,我有話要說:「拜託喔!──無論哪一方面,你無不在行,這方面的表現同樣精彩。」說到人類心靈的探索,無論重要性或成就,舉世首推歐文‧亞隆,好一本無話不說、發人深省的回憶錄!
──丹尼爾‧梅納克爾,小說家,電影《治療》原著作者(Daniel Menaker, author of The Treatment)
人生時時刻刻皆可為轉機。這本書娓娓道來,生活中的吉光片羽、一段往事、一些人際交往、一些人生的感悟及選擇,形塑了這本回憶錄,也成就了亞隆的一生。
──丁興祥,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
對我來說,歐文‧亞隆的這一本回憶錄其實是在寫著他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
【作者簡介】
歐文.亞隆 Irvin D. Yalom
1931年6月13日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也是造詣高深的心理治療思想家。他將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心理治療理論發揚光大,成為美國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並將存在主義哲學融入心理治療之中,開創了風格獨特、也啟發無數人的治療思想。
曾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目前是該校榮譽退休教授,仍在加州執業。他的著作極受重視,其中《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存在心理治療》為心理治療的經典教科書,而一部部散文與小說,包括《日漸親近》、《生命的禮物》、《凝視太陽》、《愛情劊子手》、《診療椅上的謊言》、《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眼淚》、《斯賓諾莎問題》、《一日浮生》等,均是全球暢銷之作。
亞隆的太太瑪莉蓮‧亞隆(Marilyn Yalom)也是知名作家,著有《乳房的歷史》、《太太的歷史》等書。兩人育有四名子女,定居加州。
【譯者簡介】
鄧伯宸
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編輯、編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為資深媒體工作者,曾獲中國時報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現專事譯作。譯有《影子大地》、《鄂圖曼帝國三部曲1300-1923》、《哭泣的橄欖樹》(立緒)、《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一日浮生》、《寫,在燦爛的春天》(心靈工坊)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