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執政7來,一般民眾普遍都覺得生活越來越苦,唯有財政部長張盛和以數字舉證,認為這7年財經表現很不錯,張盛和指出,這7年失業率從2008年的4.14%,降低至去年的3.96%;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從3.52%降至1.2%;經濟成長率則從0.7%提升至3.74%。以失業率、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及經濟成長率來看,去年台灣人民痛苦指數是全球倒數第四,今年則為倒數第五,也就是說,台灣在幸福國家排行榜上名列第四、五名,但是事實真是如此?
立委盧秀燕在立院質詢財政部長張盛和,如果台灣痛苦指數真的這麼低,為何人民仍不滿意,也不快樂,人民觀感與政府數字呈現為何差距如此大?財政部長張盛和則扯東扯西說不出個所以然!因為立委問到了重點,既然數字看似「越見改善」,為何大部分人民卻覺得生活「苦不堪言」?因為魔鬼藏在細節裡,隱藏在數字背後的真相,才是官員為保官位,心知肚明卻說不出口的黑幕實情。
失業率的下降,其實是民間與政府大量雇用低薪、短期、約僱人員,沖淡失業率數字,更因此創造了台灣的「22K奇蹟」,給了無良企業嗜錢又不願意釋出獲益回饋員工的最好藉口。
再看物價年增率,物價還是年年上漲,只是漲的速度慢了些,因為依台灣現今老百姓經濟疲軟的現況,再漲下去恐怕也會沒人買了,是物價的自動回饋機制,並不是政府給了甚麼措施財幫助穩定物價,就像基本民生用品泡麵類一下子漲幅25%,也從沒看政府做了些甚麼有效的抑價措施?還不是漲價照賣!自馬總統獨排眾議油電雙漲後,民生物價就如脫疆之野馬不斷飛漲,許多廠商也趁勢哄抬價錢,造成民眾生活困頓,有些貧困家庭,因無法支應日常開支,甚至選擇燒炭自殺,令人不勝噓唏。再則,張盛和吹噓的物價年增率下降,其實部分是因3C產品價格大幅滑落,減緩物價上升速度,但3C並非民生必需品,對民生經濟根本無所助益。
再說經濟成長率,表面看似增加,但「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方式,讓成長的果實幾乎由資方獨得,且資金大量外移,國內工作機會減少,薪資形成資方主導市場,讓受薪階級薪資退16年,當然實質購買力減少,而且受薪階級成為國家稅收主力,政府錯誤政策拉大貧富差距、增加百姓生活痛苦指數的事實,歷歷在目,難以抹滅!
制訂政策的官員引用數字來為自己辯護時,不知是真看不到數字背後的事實,還是為了保住官位、諂媚上位,蓄意忽視人民的苦痛,大玩數字遊戲欺瞞百姓,但身為一國之君的馬總統,您也看不懂嗎?是被蒙在鼓裡?還是掩耳盜鈴,自認可以粉飾太平?各位聰明的看官,事實如何?我想大家心裡應該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