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職棒好手陽岱鋼確定和北海道火腿隊說再見,宣布成為自由之身,立即引起日職各隊搶人大戰。而協助火腿隊拿下2016年「日本第一」總冠軍前,陽岱鋼還一度骨折抱傷上陣、令球迷心疼不捨。當時,經紀公司為澄清「假傷」謠言,取得陽岱鋼的X光片尋求本文作者、高雄長庚醫院骨科系主任周文毅專業意見。
經判讀為「右胸第五六根肋骨骨折,第七根肋骨也疑似有線性骨折」。周文毅指出,這個傷「連呼吸都會痛,睡覺也不能好好睡」,陽岱鋼竟能抱傷出賽,對其忍耐度與堅毅都感佩服。
事實上,不只陽岱鋼,骨折是所有職棒選手的「最痛」、也是一般人最常見的運動傷害,但民眾從預防到處置的觀念,仍有許多謬誤,此文一一進行釐清。
「啪!」一聲、隨之而來的是「啊!」以及觀眾席上響起陣陣的「嘩!嘩!嘩!」這就是運動員的骨折所帶來的漣漪。
不只有陽岱鋼,今年,從3月27日統一獅大聯盟級的洋砲飛力士(Felix Pie)因自打球造右腳踝骨裂動刀開始、一直到球季結束的11月,我接連處理到好多名職業級運動員的手掌或腳掌骨折。發生原因不外乎是被球直擊或是手腳的扭挫傷所導致。
再壯的運動員 至少4個月才能完全癒合
大家一定會好奇,運動員不是都很壯嗎?骨頭應該都很硬啊?怎麼那麼容易斷呢?其實受傷的機轉是很重要的,再堅硬的骨頭,遇到超過時速90 英里(mile)的棒球直擊,特別是擊中皮肉較薄之部位,骨折發生的機率就會相當高。另外,受傷時肢體關節所受力的方向加上旋轉外力(rotational force),常常會導致長骨的螺旋狀骨折(Long bone spiral fracture)及接下來的骨折錯位與肢體變形。
回顧這幾年我常接獲到的運動員骨折部位,顏面骨(含鼻骨)、掌骨、內側近端脛骨及蹠骨都很常見。但是,運動員骨折和一般骨質疏鬆引起的複雜性老年骨折不太一樣,這些運動員的骨折大部份的癒合過程都相對上較快速也較強韌,「骨本」真的比較強壯。如飛力士雖然因傷無法被登錄,但手術後1、2個月都可以開始傳接球了。
即便如此,一旦發生骨折,從手術固定、術後復原、骨折處愈合,再調整狀況到可以全力出賽的階段,大致上都要4到6個月以上,當然這跟運動形態及是否為慣用手腳,還是會有時間上的差異。所以,還是儘量小心駛得萬年船。
沒有最厲害的療法 只有最適合的療法
骨折後的處置,一般都是先給予適當的固定。接下來就是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接受手術,在醫療科技突飛猛進的現在,各式各樣的骨折固定手術是日新月異,從互鎖式鋼板到微創傷口、關節鏡手術等等,是任君選擇。
不過有一個原則一定不會變,相信你選擇的醫師、採用他最有把握的方式幫你處理就對了,不要太相信路邊聽來的(包括網路上所謂的「正確訊息」),因為你就是你、只有幫助你的專業醫師能給你量身打造屬於你的治療計劃,網路上的訊息都是治療別人的骨折,沒有一個是治療你的骨折的。
我們骨科醫師最常被骨折病患問的問題不外乎是「我多久會好?」、「有什麼東西不能吃?」、「什麼東西吃了骨頭長得快?」、「人家說吃鈣片還有維骨力很有效,醫生這對嗎?」
一般骨折的癒合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血腫形成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型期。癒合的時間根據骨折的複雜度、固定保護的好與壞及上下肢的差別、年紀不同等等,有太多的因素影響著骨折的癒合結果與時效,大致而言,如果順利的話,也要從6周到6個月不等。
戒菸、戒酒 比吃維骨力更有效
另外,記住,目前沒有任何一項東西被實證醫學證實,吃了以後對骨折癒合一定有幫忙,所以可以把錢省下來了。倒是抽菸、喝酒有很高的比例會導致延遲癒合或是癒合不良,所以與其買大補品,不如戒菸、戒酒,既省錢又健康;其他就靠均衡飲食與適當的復健運動了。
傷後復健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有些是要在醫療院所執行,有些在家裡自己就可以做。一般來說,手術後的前2到3周,治療的方向是以組織消炎為主,同時盡可能避免關節僵硬,同時給予一點肌肉收縮必嚴重的肌肉萎縮。
之後的4到6周,逐漸增加強度到有強度的主動收縮以及輕微負重,最後就是漸增負重活動。給予適當的肌肉活動刺激對骨頭的健康是有好處的,除了避免肌肉萎縮,還能有助於避免因為不動引起的骨質疏鬆(Disuse osteoporosis)。
面對職業運動員的傷後復原,積極的復健是一定要的。除了醫師與物理治療師的協助外,專業的運動防護師,教練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復健治療到復健訓練,需要一個完整的醫療團隊積極合作方能讓選手迅速的重回賽場。
統一獅洋將飛力士術後進行初動負荷訓練(上圖)、與主治醫師、本文作者合影(下圖)。
圖/周文毅醫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