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強棒球賽,台灣第2戰對上義大利有輸不起的壓力,由於首戰敗給荷蘭,若想進入8強,此役一定要贏,否則很可能在分組屈居後2名,因為隨後對戰3隊均非省油的燈,依序是加拿大、波多黎各及古巴。
台灣派上旅日選手郭俊麟掛帥主投,雖然他在職棒菜鳥球季開高走低,幾乎失去投球信心;但他回國後適時調整,今日在國人面前演出一場精采的投手秀:主投7局失1分,只被打2安,奪10次三振無四壞球,其中有5局3上3下,除在第5局挨轟,義大利打者不曾踏過得分位置。郭俊麟幾乎完全壓制對手,投球局數也夠長,堪稱此役最大功臣。
義大利全場只敲零星3安,台灣則有11安,包括林智勝及郭嚴文的2支陽春砲,總共得到7分。前4局即以4比0領先,其實台灣打者的火力並沒真正串連,5安能得到4分,是對手自亂陣腳所致。義大利先發投手帕內拉提(Luca Panerati)剛上場找不到好球帶,先對陽岱鋼投出四壞,被二棒郭嚴文敲安後守備又發生嚴重失誤,1出局後在三壘有人時又投出暴投,台灣在首局只靠1支安打就得到2分。
2局上半,今日壽星林益全開局揮安幫自己慶生。隨後台灣國家隊常見的「點球」戰術再次出招,竟讓陳鏞基擺短棒,犧牲觸擊送林益全上二壘。難道真是奪勝的壓力大到讓教練團神智不清?當時才第2局,台灣也早在首局先馳得點且不止得到1分。在賽事前段,3比0與2比0根本差不多。對方投手帕內拉提首局極為不穩,2次四壞加1次暴投,2上又立即被敲安,按理應趁他尚未回到正軌前,一舉將他擊潰以攻下大局。為何要用他最渴望的出局數來推進一個壘包?也許他再一次暴投,即可讓「神全」站上得點圈。
棒球比賽最珍貴的是出局數,以出局數換壘包數,早已被海量的統計數據證明不划算。根據近20年的資料,得分期望值(Run Expectancy)將降低大約2成,等於每10次執行犧牲觸擊的戰術,會少得2分。球賽晚局有時為搶分不得已採行此項戰術姑且一試,在第2局即機械化套用甲子園的進壘公式,簡直匪疑所思!事實上,該局最後也沒得分,更令人玩味的是,帕內拉提又投出他此役第2次暴投,若陳鏞基沒被犧牲掉,該局得分的機率極高。
台灣取得首勝,原本應覺得高興,並祝福他們可以連戰皆捷,闖入8強在台灣主場持續參賽。然而,連面對分組中最弱的義大利,教練團竟會早在2局就下達犧牲觸擊的指令,心中不免產生隱憂。無論如何,衷心希望往後3場攸關晉級的重要賽事,球員能發揮應有的實力,如倒吃甘蔗般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