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黨政軍要員退休後安排到國營事業領高薪當「肥貓」,長期是社會詬病的問題,也帶來政府嚴重的財政問題,因此是年金改革的內容之一。但是馬英九忙於個人歷史定位,這些改革全部泡湯,因此社會矛盾中的貧富分化只能加劇,成為台灣公民運動引爆點之一。
第1422期的《新新聞》列表舉出29位退役將領充當天然氣、客運公司等國營事業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等要職,令人嘆為觀止。除了軍方,還有其他行業呢?
「外行領導內行」,基本上只能是休閒養老且不說,我最感興趣的是這樣安排的原因。如安排曾任國防部情報次長室助理次長執行官、國防部電訊發展室主任的一位中將,當局給的理由是「以他曾任情報首長及摸透台灣電訊發展的資歷,必定是中國想要『接觸』的對象」。一位曾任國防部情報次長室的少將處長,則是為了「留住情報專業人才,不讓他們趴趴走」;但是他現在在水泥公司任職,與留住專業無關,顯然是不讓他「趴趴走」,走到哪裡?當然是中國。
一言以蔽之,除了酬庸等等因素之外,就是對這些將領不放心,擔心他們在金錢誘惑下去「投共」。
是當局以小人之心都君子之腹,還是有這樣不堪的將領?可能兩者都有吧。如果是前者,應該出來抗議。但是從這些年來大批退將湧向中國,甚至喊出「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也的確表明有不堪的一些人,每到黃埔校慶,這些人都要表演一番。
這種情況當然不止是軍隊,最近揭發出中央大學一位教授還沒有退休就投共,涉及國防機密而讓當局一直摀住蓋子。但是軍隊是保衛國家的棟樑,做到將軍這一層級,如果還擋不住金錢的誘惑,是否說明軍隊教育的失敗?他們不知道為何而戰,他們與非洲、拉丁美洲的那些僱傭兵有什麼不同?有些台灣商人津津樂道「商人無祖國」,難道台灣的軍人也要高唱「軍人無祖國」?這個為誰而戰的問題,真的一直困擾台灣軍人嗎?
這種表現不是今天才開始,前政戰主任許歷農上將二十年前就帶頭投共,在他的「政戰」之下,還有完卵嗎?奇怪的是,不論哪一位總統,都不敢處理這些叛將,讓人懷疑,台灣是民主國家,還是軍閥割據?尤其在馬總統投共之下,軍內共諜輩出,卻因為與馬總統爭先投共有失倫理而被捕。但這不能遏制投共思潮的蔓延,因此就是台灣有美日安保條約保護,如果自己沒有一點抵抗力,也難避亡國的命運。
但是,正如長期的黨國教育,台灣學生透過互聯網還是醒覺而掀起太陽花學運;我相信,在黨國「政戰」之下,大多數入伍的來自台灣土地上的台灣青年,也不會跟隨這些長官去投共,也不會允許馬英九為了投共而鎮壓人民,他們有自己的祖國,那就是哺育他們成長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