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尋找老台灣】海洋台灣港口門戶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尋找老台灣】海洋台灣港口門戶

 2022-01-16 10:00
台灣過去主要貿易港有府城、鹿港、艋舺三個港,從中國進口很多用品,為了和走私偷渡貨物分別,所以三港稱為「正港」,私貨就不是正港貨。示意圖/現今台北港全貌。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台灣過去主要貿易港有府城、鹿港、艋舺三個港,從中國進口很多用品,為了和走私偷渡貨物分別,所以三港稱為「正港」,私貨就不是正港貨。示意圖/現今台北港全貌。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頂港、下港、正港

很少人知道台灣是海洋國家,不管是對外貿易或國內貿易全部由海線,因此留下頂港、下港、正港名稱,台灣南北鐵道在清末劉銘傳留下殘骸,日本人來台才努力貫通,1908年,南北正式通車,從高雄到基隆,海上交通才逐漸被鐵道取代,1917年,為了輸運南北貨物,加開發竹南到彰化的海線鐵道。

從荷蘭治理台灣,到鄭王朝治理時代,台灣一直是農耕為主,百工百業製造品必需仰賴中國進口,因此創造出進口商職業,進口商又稱「郊商」,取得政府執照在港口附近建立商行,這是郊商由來,因為郊商的工作就是赴中國買賣貨物,對人力需求越來越多,逐漸形成特殊地盤,來自不同中國移民地區,常常搶食頭,爭地盤打架,稱為「頂下郊車拼」,在淡水、艋舺、鹿港屢見不鮮。

荷蘭到鄭氏時代,台南府城是全台最大貿易港,人口最多,郊商最活躍,所以稱一府,荷蘭時代,鹿港是荷蘭商人出口鹿皮到日本和中國使用最多的港口,所以稱二鹿,鹿皮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士盔甲的原料,到清治時期,位於淡水河中段的艋舺,才發展開來,所以稱三艋舺,艋舺後來因為河道淤淺,慢慢轉移到上游的淡水或八里,八里是目前台北港所在,過去府城、鹿港、艋舺三個港,從中國進口很多用品,為了和走私偷渡貨物分別,所以叫「正港」,私貨就不是正港貨,可見當時走私偷渡相當嚴重。

我上台北讀大學,北部人喜歡稱呼南部人是下港人,同樣,南部人叫北部人是頂港人,這是清朝治理台灣,才出現的稱呼。

清廷治理台灣,在雍正時期,1731年,把台灣分成南北兩半,以大甲溪為界,淡水同知(縣長)官府搬到新竹,管理頂港,大甲溪以南到高屏溪的港口,就稱為下港,過去,高屏溪仍可行船,最遠可到旗山,很多中國潮汕廣東地區移民都走高屏溪入台,進入美濃,高樹,至今還留下里港的地名。


旗後教會之馬雅各銅像(左)及馬雅各醫生記念碑(右)。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馬雅各創立台灣首座西式醫生館

生活在南台灣,想在疫情期間放空自己,讓小腳在海水中解放,旗津是個好地方,這裡有喝小酒的美式沙灘酒吧,衝浪客喜歡在此徘徊,或者是整條攤街隨你挑選,從渡輪碼頭起頭的台灣小吃,不想走路的話,還可以坐上古早的三輪車,如果你是背包客,中州海灘還有規劃完整的露營區。

來旗津,不要忘了尋找老台灣,走向星光隧道前往秘境途中,有一個馬雅各醫生記念碑,許多人知道基督長老教會,也知道台南新樓醫院是記念馬雅各醫生,卻很少人知道馬雅各最早因緣是在高雄。

1865年,來自蘇格蘭的醫生傳教士馬雅各,從旗津登岸,旗津俗稱旗后,因為旗山只有海拔48公尺,最早聚落在山後興建,所以稱為旗后,數百年前,高雄港是一個瀉湖,道卡斯平埔族在此捕魚,也有中國漢人因為獵捕烏魚來到此地,並在旗后定居,1866年,馬雅各在旗后興建打狗教堂,也就是旗津長老教會的前身所在,1867年,馬雅各在教堂前面,興建第一座西醫館,可惜,1868年,台灣發生排洋暴動,西醫館被暴民縱火焚毀,這座西醫館地址的地上物,目前是台灣機械公司的船塢。

馬雅各因為排洋事件打擊,決定離開高雄前往台南,並且在台南衛民街和北門街附近,興建最早的新樓醫院,到了1871年,馬雅各離台,返回英國,接替的彼得生醫生為了擴大服務,才在看西街興建新樓醫院,把舊的醫院和新樓合併。

1883年,馬雅各再度來台,但是中法戰爭爆發,馬雅各只好返回英國,在英國期間,馬雅各編輯台語聖經,並上街宣揚:要求英國政府不應該賣鴉片給台灣人,毒害台灣人身體。

1900年,日本治台時期,馬雅各第二個孩子馬雅各二世,也從醫學院畢業,派到台南新樓醫院服務,這個醫療宣教家庭與台灣因緣很深。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