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賴清德今(10)日參加2018天下經濟論壇,他提到科技發展與人工智慧進步時幽默表示,「行政院長會不會被取代?我想這都是未來下一個階段可能會去面臨的嚴肅問題」。而他最後也承諾,「在我還沒有被人工智慧取代之前,我會努力推動各項政務,特別是科技的發展,讓台灣有機會成為一個智慧的國家,也讓台灣的智慧科技產業能蓬勃發展,國人生活可以進一步改善」。
賴清德今日上午出席「2018天下經濟論壇」,他在致詞中除了回應《勞基法》完成修法,強調勞資應團結外,也談到科技政策與產業轉型。他並代表行政院歡迎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參與這項活動。
賴清德表示,本次論壇主題「金融海嘯十周年:科技、全球化與人類的未來」,也是行政院關心的議題。科技政策的起點是聚焦未來,經由政策,逐步達到設定的目標。
賴清德指出,科技的發展可以解決問題,未來出現自駕車,可解決酒駕問題;主要交通工具邁向綠色運輸,使空污問題獲得改善;「我們的支付工具,超越現在的行動支付,生物特徵也可成為支付工具,不僅不用帶信用卡,也不用帶手機,人走到哪可以交易到哪裏」。
賴清德接著表示,他在年終記者會的時候特別提到,台灣正面臨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就是少子化」,去年2017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數已經超過14歲以下人口數,且出生的小孩數低於20萬人,目前總生育率約1.17%。
賴清德說,面對這樣嚴肅的問題,科技可以幫我們到什麼地步?「我當然不是講機器人可以幫我們生小孩,而是說在生產線上面,機器人、科技,會不會取代目前的人力」?製造業變成是一個新的開始,也許不僅僅是製造業,說不定服務業也是同樣的情況。
他說,過去我們所想到的,只要「師」字輩的,他的專業必然是非常非常地高,也許不會在機器人的取代範圍之內,但是我們已經有愈來愈多人在關心,「特別是GOOGLE的ALPHA GO打敗了世界圍棋排名第一的棋手之後,大家開始在擔心」。
「那記者,會不會被取代?或者我的職業,本來的職業醫師,會不會被取代?或是律師會不會被取代?教師會不會被取代?講一個更直接的,行政院長會不會被取代?我想這都是未來下一個階段可能會去面臨的嚴肅問題。」 賴清德說。
賴清德繼續表示,「當然,取代了哪一個職業的人,這不是重點,而是科技在發展的時候,解決哪些社會問題」,「在這種狀況之下,政府的責任便是在如何運用政策工具,去厚植科技發展的土壤,並且給予產業界在研發、創新時添加柴火,甚至於把科技的發展,跟公司的改革、人民的生活、經濟的發展結合在一起」。
賴清德說,不僅他個人重視,林全院長重視,還有蔡英文總統也非常重視,行政院在過去一年多、將近二年的時間,「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DIGI+方案),同時提出前瞻基礎建設,就是希望用政策工具,來推升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
「當然科技不僅是科技,它應該要生活出發」,賴清德說,不管是DIGI+或前瞻,都是希望藉由政策落實與科技與生活結合,例如空污監測、治水、地震的掌握等,改善或提升民眾生活,讓科技從生活出發,也可以回到民眾的生活,「中間差別的二個字就是改善,就是提升」。
賴揆:台灣是數位經濟大國
賴清德指出,台灣是一個小國家,但也可以說是一個數位經濟的大國,「說台灣是一個小的國家,是因為人口2千3百萬人,就是3萬6千平方公里,我們經濟體就是這個樣子,但我們說我們是大國,除了經由大家幾十年來的努力,擁有非常堅實的工業基礎,「特別是在數位經濟方面的表現更是傑出」。
賴清德接著舉側,「世界經濟論壇」(WEF)評比137個國家裡,台灣排名第15,至在數位經濟產業部分,台灣排名世界第2。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台灣的全球貿易排名第18,但在23個世界排名第一的前3名的排名產品,有8項是來自科技,不僅是整個台灣產業實力我們名列前茅,科技產品表現也非常傑出,「這些都是我們邁向科技未來的堅實基礎」。
「我在這裏要跟大家承諾的是,在我還沒有被人工智慧取代之前,我會努力推動各項政務,特別是科技的發展,讓台灣有機會成為一個智慧的國家,也讓台灣的智慧科技產業能蓬勃發展,國人生活可以進一步改善」,賴清德最後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