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常青」巿長胡志強日前由黨內初選出線,但實已一步步踏入人生從政以來最大的挑戰和危機。參考聯合報系3月16日所發表的台中市藍綠雙雄支持率民調,胡志強居然以28%對上林佳龍的47%,差距拉開到19%的偌大缺口。雖然現在距大選尚有八個月時間,不過,除非有特別意外的事件發生,否則已經「連莊」13年的老胡,這次有九成五機率是「胡」不了了。
已經連任三屆市長的胡志強,尋求四連任的機會並不被看好,是近半年來台中市各界所普遍公認的事。但在二個月之前,各項民調顯示胡志強和民進黨對手的差距,大多在個位數以內。一般以為,這是因為胡氏尚未正式宣佈競選連任,「動向不明」所致。等他一旦正式決定競選四連任,並贏得黨內初選取得代表黨候選資格後,胡氏的支持力道就會回溫凝聚,和林佳龍來個五五波的對決,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只不過,事與願違,胡志強在黨內初選過程中,遭遇到同黨籍兩名現任立委蔡錦龍和紀國棟的「頑抗」,前者打出「武昌起義」、後者「加倍奉還」,使黨內初選由以往「形式化」變或「玩真的」。更精確的說,依國民黨的規矩,現任縣市長要競選連任,是有優先提名保障的,除非有很特殊的理由則例外。胡志強以曾是國民黨政治明星,也是「郝立強」的老大哥,台中巿長任內並無重大缺失,如今可依法尋求連任,卻沒有「現任者優先」的保障,還淪到和兩個黨籍立委進行全民調初選,並被「武昌起義」和「加信奉還」,實是情何以堪?
初選結果,胡志強在三人比較下,以剛好50%的比例,勝過其他兩人的28%和22%而出線,但此民調未同時做分別與綠營候選人林佳龍的「對決勝負率」,可說是一項大而化之的民調而已。
胡氏雖然如同一般預料而出線,有些媒體以「黨內躺著就勝選」來形容,是不正確的描述。因為,誰然有剛好半數的有效樣本,「認為」胡代表藍營候選市長比較好,但同時也剛好有另一半「不認同」此議。這樣的初選結果,是亮黃燈甚至於紅燈的,怎麼會是「躺著勝選」的結果?
就在黨內初選前後,聯合報系對台中市長選情做了一個正式的民調,胡志強居然以28%比47%的支持度,差距多達19%,遙遙落後於綠營對手林佳龍。這下子,雖然胡氏本人及其團隊有含糊性「平常心」參考的解讀,林佳龍方面也低調以對,但行家都知道「代誌大條了」。照目前情況演變下去,搞不好差距愈來愈大,讓台中市長選情變成如同南部台南巿、高雄巿幾乎一面倒的局面,「神仙難救無命客」,再來十個「金小刀」也挽不回頹勢。果如此,年底大選,國民黨在六都中先輸三都,則已是必然之事,但不會發生他所謂「中華民國去了了」的結果。
藍營高層對台中市長選舉的不樂觀,當然了然於胸,問題是有如數學上所謂「無解方程式」一樣,當形勢比人強很多的時候,方程式無解就是無解,請諾貝爾獎得主來還是解不開。
為何胡氏的四連霸選戰會面臨此窘狀?有許多客觀因素使然:胡氏已任台中市長十三年,已破台灣之民選首長之例,不要說早已超過「賞味期」,連「保存期」都早已超過。失去新鮮感還不要緊,被認為「彈性疲乏」、「江郞才盡」才是最大的罩門。近一年來,「蔣公論」早在坊間不分藍綠沸沸揚揚,聯合報民調也顯示市民覺得他「當太久」了,是首要缺點,而這是客觀事實的存在,胡氏也心知肚明,雖以法律規定符合來解釋,市民在接受他的連任競選合法的法律觀點之餘,還是很難釋然接受。以一個不甚貼切但有趣的例子來譬喻,如棒球賽的打者只差一支全壘打,就創某種記錄,那麼對手球隊的投手一定格外小心翼翼,儘量避免投得太甜的球,以免自己變成打者創記錄的「苦主」。一般巿民或多或少有這種心態,助你當17年?直追蔣公,好像不是很光榮的事。
其次,尤為特殊的是原台中縣兩大地方派系發生嚴重「心結」,也是影響此次巿長佈局困難重重的重要因素,甚至於是「關鍵」。外界很多人多認為,胡志強之所以競選四連任,是因為中央沒安排他三連任屆滿後的出路(例如監察院長、考試院長),所以逼得他不得不然選下去。其實,以筆者觀察並不盡然,胡氏對於所謂「出路」,並沒有很高興趣或非要不可的企求,他也想把市長棒子「交下去」,但前提是要交給他所謂「放心的人」。證之後來種種跡象顯示,他是有心拔擢擔任他副巿長十餘年、有「分身」之稱的前內政部政務次長蕭家淇(最近調任行政院副祕書長),而蕭家淇多年來也十分賣力的輔佐巿政推行,甚至在去年初突被江內閣調為內政部政次後,還是「藉職」和台中巿政保持相當密切的聯繫,大有「謀事在人」的努力,只是缺乏「成事在天」的毫牽成,終於「破局」。
胡志強此次競選四連任有一大特點,即不肯明白表示與否立場長達一年多,外界批評「扭扭揑揑」,是減分之項。其實,他有他的苦衷,應該是他一心一意要拔擢蕭家淇來接棒,但蕭要接棒,得先過「黨內初選」這一關,偏偏胡的安排,並沒有辦法得到原台中縣大派系紅派的認同。緣因紅派掌門人即前縣長廖了以,自總統府祕書長高位「裸退」後,有意重返台中參選院轄巿長,然此與胡志強的交班計畫有矛盾之處,且原台中縣另一派系黑派掌門人前縣長陳庚金,和廖了以形同「水火不容」,中央也顧慮廖了以代表候選,會不會引來黑派的反彈杯葛,故廖稍早即斷然中止布局,然而還有紅派的現任副巿長徐中雄為「備胎」,也種下蕭家淇難以順利出線的結果。
在台灣地方派系多已勢微的現在,原台中縣紅黑兩派,還存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可說是異數,然卻是事實。胡志強在台中巿主政十二年多,當然有建立起他相當的人脈和金脈,但「譽之所至,謗亦隨之」,胡氏把台中七期弄成「黃金城」,也和許多建商富豪有密切交往,引來毀譽參半,增加人脈金脈本錢,但也流失一些庶民的向心力。而胡氏本人的「實力」,也無法完全或大部分「移轉」或「加持」到他屬意的蕭家淇身上,致每次民調,蕭總無法擠到「前段班」來。若胡要勉強交棒,恐有「掉棒」之危險。故而,胡氏只好拚老命自己上陣,就是不「交給不放心的人」。
當然,胡氏選局面臨此窘況,大多是客觀情勢使然,自己也有誤入「八卦陣」走不出來之責。但一切既已成定局,雖然紅派一部分要角如前省議員童福來、國代林欽濃等公開呼籲「換胡救黨」,但事到如今,換誰?能夠有那個人適合接替出征?老胡這次選四連任,有如三國時代孔明的「六出岐山」,真的是躹躬盡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