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選戰中的理性與非理性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選戰中的理性與非理性

 2014-11-26 05:20

2014年9合1選舉已經進入尾聲,將9種選舉集中在一天投票,對節省國家社會資源的耗費有顯著的益處,大大地改善以往年年有選舉的社會動員。選舉是台灣民主化的重要實踐,但是民主的體質應該建立在良善的民主制度與文化中,這也是為何不能單以選舉衡量一個國家的民主程度。反而,選舉可能只達成民主的表面效度,不但無益於建立民主體制,反而誤導、扭曲民主的健全發展。

對選民而言,投票是件很傷腦筋的事情,為了慎重地投下手中神聖的一票,選民必須深入分析各候選人的不同,得花上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做好功課,才能選出一位心目中理想的候選人;但是好不容易挑選出一位候選人後,又擔心該候選人是否會當選,又當選後是否會信守競選承諾,經過這繁瑣程序的成本效益分析後,最理性的選民選擇不投票,甚至是從頭到尾對選舉都不理不睬。這是選民的理性輕忽(rational ignorance)的學理分析。

對候選人而言,最大的理性便是贏得選舉,而且勝負是一翻兩瞪眼的零合遊戲,彼此的理性必定是相互衝突,因此甲候選人選戰中所有的理性作為,對乙候選人而言,可能就是非理性,甚至是瘋狂的行為。扭曲、抹黑、造謠、栽贓、裝可憐等所謂的選戰奧步,只要能打擊對手、贏得選舉,這不但都是理性的選舉作為,甚至會被認為是絕妙高招!

當然,每個社會不能放任候選人的個人理性無所節制,每個社會都有高於個人的普遍理性,舉凡道德、倫理、人性、和法律規範都是為了維護普遍理性與規範候選人行為的標準與機制。所以,違反上述標準與機制的選舉行為都該受到唾棄和嚴懲。

每次選舉都是台灣民主鞏固和深化的重大考驗,以長遠觀點來看,個別候選人的勝敗都是小事,影響最深遠的是選舉文化。如果選舉歪風當道,選舉奧步都達成目的,選舉不但不是民主的成果,反而是殘害民主的最大兇手。

11月29日投下票的那一剎那,我們不只是在圈選理想的候選人,更是在形塑台灣的選舉文化和價值系統。如果我們總是習慣以成敗論英雄,結果是只要勝選所有惡行都會被遺忘,甚至是歌頌。因此,我們鄭重地呼籲,選民務必以建立台灣民主永續發展的理想來投票,上一代的人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爭取民主化的契機,現在我們在為民主再進化貢獻心力。用手中的那一票,清楚且堅定地告訴以不正當手法打選戰的人,不論智商高低,台灣人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