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李登輝先生火化,化成千風,守護台灣,成千上萬民眾主動到台北賓館悼念,證明他對台灣貢獻大於傷害,但是,總有一小撮由藍轉紅的「鄭惠中們」,在靈堂潑漆,做出很失格的行為。可惜,國民黨保持沉默,更顯出內心愛恨兩難,我稱之為「李登輝情結」。
國民黨內鬥失去政權
2000年,國民黨失去政權,黨內菁英把責任歸咎李登輝,恨李登輝入骨,李登輝推動台灣主體運動,也使國民黨黨內中國人火大,李登輝推動族群平等,也使很多高級外省人叫苦連天,這些通稱為「恨李登輝情結」,所以才有鄭惠中這種咖。
國民黨人似乎忘了2000年政權轉移,真正原因是連宋相爭,阿扁得利。如果當時國民黨內建制派菁英,稍微有點理性,不要逼宮,逼走李登輝,今天,國民黨很可能就轉型為台灣國民黨,深根本土,國民黨也不至於淪落到今天,遭受黨內中國因素綁架,只能靠紅色媒體幫忙洗腦一堆腦殘者,國民黨連一個中國黨的帽子也無法脫下來,簡單說:缺乏李登輝的膽識。
全世界所有威權政黨,多數是因為流血革命而下台,政黨和平轉移政權相當少見,卻發生在台灣,這是台灣人的幸運,但是,也因為「寧靜革命」,沒有槍聲,台灣人也面對國民黨最漫長的告別,至今國民黨還是死不掉,變成台灣建國的隱患,這也是命運的安排。如今,國民黨對內還是代表中國利益的黨,只要從馬英九的言論就可以知道,關心中國勝於關心台灣,對中國感情太深沉,以致於失去可以批判中共的道德距離。
前總統李登輝為台灣社會帶來真正平等。圖/擷自李登輝基金會,資料照
李登輝推動族群平等
台灣人必須感謝李登輝,不只是他把威權政體轉變成民主,而且沒有流血,讓台灣人找到身分認同,更重要的是:李登輝為台灣社會帶來真正平等。戰後國民黨統治台灣,和共產黨統治中國,手法差不多,口裡說:「大家都是中國人」,但是,卻執行差別待遇,至今,共產黨統治下,城鄉待遇不同,少數民族被冠上中國人名稱,卻連境內旅行自由也不平等,新疆和西藏,沒有批准路條,依然寸步難行,更不用說其他待遇了。
國民黨到台灣後,先執行眷村隔離政策,接下來就是省籍差別待遇,國民黨違反普世通行的屬地原則,身分證還弄出籍貫欄,把台灣生的人民,轉變成跟隨父親的外省籍貫,為了維持外省人口很多的假象,維持籍貫還有機會鯉躍龍門,因為可以遞補死亡的國民代表,所以就傳出在市場賣麵的退伍老兵突然接到命令,遞補該省的國大代表,這種荒誕故事,過去一演再演。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台灣人口六百多萬,加上1949年大撤退,兩百萬國府軍民陸續抵台,人口來到800萬人,國府號稱200萬,其實只有100多萬人,因為,1950年國府在台灣實施第一次全全國性高補考公務員名額,根據統計:台灣人籍貫佔了87%,但是,外省籍貫13%,可是從錄取率來看,台灣只能分配到2%到4%公務員,外省籍卻可以分配96%以上,意思就是外省人要當公務員很容易,這個結果形成政府部門公務員幾乎是外省人,俗稱:「外省統治階層,台灣人只能當奴才」,用這句話形容當時情況,一點也沒有錯。國府剛剛佔領台澎兩地,只有極少數蔣介石看上的台灣人,可以進入高層,稱為「半山」,例如:連戰的父親連震東、黃朝琴、謝東閔,台灣人要出頭很難,到了蔣經國時代開始檢討,所以才有所謂「吹台青」政策,提拔台灣人進入統治階層,但是,真正讓台灣人得到平等待遇的,卻是李登輝。
1992年,李登輝第一任任期,在此之前,他是以繼任方式延續蔣經國政權,李登輝上任先挑戰廢除萬年國民大會,接下來就是對高普考制度改革,廢除省籍差別待遇,包括選舉制度,也一律公平,這一年,卡住台灣人頭上枷鎖,終於打破,卻已經過了42年。今天很多本省公務員家庭,生活可以維持小康,最應該感謝就是李登輝,相反的,自認高級外省人的當然對李登輝很火大,這也是人之常情。
李登輝走完輝煌生命,蔣經國有識人之明,今天台灣可以安定發展,來自公平的族群制度,這是李登輝的恩賜,還是一句:感謝李登輝。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