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前瞻基礎建設必須要可以提升國家競爭力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前瞻基礎建設必須要可以提升國家競爭力

2017-06-05 15:26
在以民為本的基礎上,「連結未來」的前瞻基礎建設確實有其必要性。圖/Jean Gerber,  CC0 Public Domain
在以民為本的基礎上,「連結未來」的前瞻基礎建設確實有其必要性。圖/Jean Gerber, CC0 Public Domain

近日,連日的豪雨造成許多地方淹水,進而造成人民的財產損失,這讓人對於政府在防洪治水的相關措施感到失望。近幾年來,台灣屢屢面臨缺水危機,但是,當雨季或豪雨來時,許多人民居住的地方又需面臨淹水的問題。有些地方是先天地勢低窪部適合居住,但有更多的地方往往因為防洪設施的不足或操作不當導致人民的性命或財產的損失。例如,抽水機無法運作或排水系統無法宣洩等等。此外,許多廠商的機器設備與民眾的生財工具也因淹水而無法使用,此一淹水的不確定性也造成廠商經營上的風險,特別是許多小本經營的生產者,他們雖然規模不大,但承擔風險的能力也極為有限。

就效率的角度來看,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廠商與消費者把餅做大,政府必須要做好對人民有需要,但卻沒有民間願意投入的基礎設施。例如,防洪設施,大家都有需要,但因為要向使用者收費的交易成本過高或容易產生搭便車問題,導致沒有民間業者願意提供時,政府有必要來提供,也因此許多具有公共財特性基礎設施都是由政府來提供。

由上述可知,政府存在的目的並非與民爭利,而是應該增進人民的生活福祉與提高廠商的生產力,這樣才可以把一個國家的餅做大,極大化國家的福祉。政府必須要與時俱進的建構良好的法規或制度,也必須因應未來消費行為的改變,而對未來產業所需的基礎建設有所投資。目前新政府在公司法的修訂上已著手進行,在改革的路上必然遭受既得利益者的反對,過去本專欄中也已提到,若總統認為台灣的產業結構問題要大幅調整,那麼因應未來趨勢調整的公司法也必須要有不小的修正幅度,才可以展現政府要「連接未來」的決心。

在基礎建設上,小英政府目前推出包含城鄉、綠能、水環境、軌道與數位建設等五大面向,以8年 (106-113年) 為期,總經費約8千8百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希望可以位台灣未來奠定良好的基礎。從政府推出前瞻計畫以來,引起許多民間的討論與質疑。特別是連日的豪雨,引起大家對水環境這部份有些討論。過去擔任內政部長的李鴻源先生以其專業對目前的水環境提出不少的質疑,但若所有汐止人對下雨有感的話,過去常因基隆河氾濫淹水的汐止,為何居民現在可以免去水患的憂慮?因為2005年竣工的員山仔分洪道發揮極大的功能。然而,根據2001年9月22日中國時報以「前水利處處長李鴻源:分洪如可行  廿年前就做了」報導李鴻源反對員山仔分洪道的興建。李鴻源或許有其專業顧慮,但事後來看,員山仔分洪道的興建確實帶給基隆河下游人民不小的保障。每個人看問題都會有其盲點,因此很多的重要計畫都需要多方討論與溝通。因此,政府在這方面也必須要去努力溝通與說明,降低大家的疑慮。

在面對科技創新不斷化腐朽為神奇的今日,「連結未來」的前瞻基礎建設確實有其必要性。因為前瞻,所以有許多人願意關心與討論也是必然的。若政府認為這是重要的事,政府相關部門可以清楚說明其對台灣的前瞻性與重要性,澄清外界的誤解與不解。同時,既然是國家重要的事,中央與地方要相互合作,這樣才可以做到「連結在地」。此外,中央機關的跨部會也要通力合作,解決人民的疑惑。在以民為本的基礎上,政府的前瞻基礎建設必須要可以提升人民的生活福祉與廠商的投資信心,如此才可以提升國家競爭力。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