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林秋梧紀念碑揭幕-彰顯大愛真修行 入祠台灣聖山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林秋梧紀念碑揭幕-彰顯大愛真修行 入祠台灣聖山

 2018-06-10 22:24
林秋梧是當代前衛的神職人員、社會運動者、思想家。(台灣大地基金會)
林秋梧是當代前衛的神職人員、社會運動者、思想家。(台灣大地基金會)

林秋梧是當代前衛的神職人員、社會運動者、思想家。

他於1903年誕生,是基層的水果小販之子。1918年考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隔年改名台北師範學校(簡稱「北師」),是當時台灣兩所最高學府之一。1921年他參與文化啟蒙的「台灣文化協會」,是創會的學生會員。時常批評時政的言論,在1922年的學潮事件中,被學校藉故退學。

1925年文化協會成立「活動寫真班」(又稱「美台團」),林秋梧應邀擔任美台團電影巡迴放映隊的辯士(旁白解説員),能言善道的他把握機會,置入行銷民主思想、台灣意識。

1927年,對佛學素有研究的他,步入禪門致力佛教改革,透過宗教運動,再度回到社會運動的道路。反迷信、反普渡、提倡女權,認為真正的「菩薩行」就是現實的台灣,而非偏重來世的淨土。

「願同弱少鬥強權」,他濟弱扶傾的性格、勇敢的抗爭精神,啟蒙台灣人自知、自覺、自主性,是真正的大愛修行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楊緒東醫師表示,林秋梧(證峰法師)生命雖短暫,卻已經悟出大愛修行的觀念,即是救民愛人,建立現世的樂土。然而現今台灣某些宗教民俗,已失去焦點,宗教志業變成宗教事業,廟宇為黑道把持,遶境變空氣污染,普度變普自己的肚。因此今天追思林秋梧,就是提醒台灣人要為自己及子孫找出路,而喜樂島聯盟所推動的「獨立公投 正名入聯」正呼應了林秋梧活在當下,追求公理公義的信仰精神。

民視榮譽董事長田再庭先生表示,他看了今日林秋梧的追思手冊,才知道台灣曾有這麼一位優秀的年輕法師,真正實踐佛教入世修行的道理,因此追思林秋梧,也是在建立台灣自己的主體性,如同民視台呼一樣,立志成為台灣的眼睛,體察民意。

台灣史學家同時也是林秋梧後代親族的代表李筱峰教授提到,他在大三因為幫黨外雜誌寫稿,批評黨化教育而遭政大退學,但林秋梧更慘,離畢業前一個月,因批評日本殖民對待而遭退學,但李筱峰教以他舅公林秋梧為榮,更高興聖山為林秋梧立碑,讓台灣人可以追思這位台灣革命僧。

李筱峰教授表示,早在1920年代,林秋梧加入的「台灣文化協會」已經在宣導反燒金,破迷信的觀念,但將近100年了,台灣人還是沒改變,而聖山所提倡的台灣神信仰,就是要提醒台灣人尊敬有意義的人物,而林秋梧「願同弱少鬥強權」「建立現代淨土」的觀念、短暫卻有意義的人生,剛好豐富了台灣文化的內涵。

1934年,林秋梧急性肺結核病故,短暫但獨特的人生、充滿正義感與反抗性格、濟弱扶傾的慈悲、勇敢的抗爭精神,啟蒙台灣人自知、自覺、自主性,是真正的大愛修行。

 

台灣佛教的入世革命僧-林秋梧(證峰)碑文,(1903-1934)台南人,神職人員、社會運動者、思想家。圖/台灣大地基金會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