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台灣東尼獎 官方請止步!吳念真:被奴化太久了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台灣東尼獎 官方請止步!吳念真:被奴化太久了

獎勵劇場藝術工作者 設置「台灣東尼獎」討論聲起 文化部回應謹慎:評估中

 2016-08-17 08:43
一齣舞台劇的組成,不是只有演員與導演,更有觀眾看不到的舞台燈光音樂設計者與執行人員。圖/蔡育豪
一齣舞台劇的組成,不是只有演員與導演,更有觀眾看不到的舞台燈光音樂設計者與執行人員。圖/蔡育豪

為什麼,台灣有金馬、金鐘、金曲獎,卻沒有類似東尼獎這種專屬於給予劇場藝術工作者的榮耀呢?那到底,台灣需不需要有自己的「東尼獎」?

《人間條件》舞台劇導演吳念真認為,有個獎項來鼓勵從事舞台劇演出的朋友當然很好,但是這應該由民間來辦會比公家好,吳念真說,台灣在思考這類問題時常常喜歡要公家負責,其實,「是我們被奴化太久了,」他說,外國沒有這樣子的!

國寶級歌仔戲小生唐美雲則是覺得有必要辦這個獎,「這是對劇場工作者很大的鼓勵!」不過,唐美雲也同意吳念真說的,應該由民間來辦,她還笑稱:「政府只要負責編預算就好,其它都全權委託給民間。」

辦一個全國性、常態性,還得具有高度公信力的獎項並不容易,特別是像獎勵舞台劇這種類似東尼獎的獎項,當評審的人可不能透過聽CD或看電影的方式品評舞台劇,而是必須親自到場觀看,既要整年在現場看上幾百齣舞台劇,又要有足夠權威論斷優劣,這在尋人和執行上確實都有很高難度,因此,當劇場界開始討論台灣東尼獎的設置的時候,文化部的回應顯得相當謹慎,只是制式地表示:會參考國外經驗,並邀相關藝術工作者和學者專家討論。

東尼獎(Tony Award)是美國劇場界最高榮譽獎項,自1947年開辦迄今已將近70年。它和電影奧斯卡金像獎(Academy Award)、電視艾美獎(Emmy Award)、音樂葛萊美獎(Grammy Awards)並稱為美國藝術四大獎。東尼獎設有男女主角、配角、音效、燈光、舞台設計、服裝、配樂、詞曲創作、劇本創作、導演等十九個獎項。


獎勵劇場藝術工作者的美國東尼獎,今年已經第70年了。圖/取材自網路

嘉義的在地劇團<阮劇團>團長汪兆謙表示,台灣真的沒有專屬於舞台劇這個領域的獎項。對於任何舞台劇相關產業,不管是創作、技術、演員等的工作人員,對這個獎項都是有期待的。「我每年都會關注金像獎 金馬獎、金鐘獎的入圍與頒獎典禮,大家期待這麼久了,新政府上台,應該是時候成立這樣獎項。公部門要有一定的投入與支持,才有指標性義意。未來如果設立獎項,我們一定參加」。

劇場工作者:官方辦不辦是一回事,問題是官方根本沒想過這問題!

<我城劇團>團長陳培廣說:「我希望用自己一點點的熱情來推動這件事情,台灣應該要有專業的劇場戲劇獎,這會讓劇場人員對待自己的工作更嚴謹,也可以製造效應,讓觀眾更清楚專業的舞台劇從業人員在做些什麼、每一年精彩的作品有哪些,這個效應出來了,台灣的劇場工業的水準就會更加提昇。由官方主辦並沒有不好,但可惜的是這十幾年來,官方從沒有想要伸出手來辦這件事,是不是由民間先拋磚,我願意做那塊磚來引玉出來,必要時<我城劇團>的作品可以完全不參加評選。」陳培廣表示,他不可能憑一己之力,這需要很多跨單位的合作和公信力,但如果有民間企業願意支持認同,就一定做得起來。

陳培廣說,香港有<香港戲劇獎>,他們有五位評審委員,從年頭到年尾,看一、二百齣戲,好的壞的大的小的都要看,這樣才公平。台灣的金馬獎做得很好,所以也應該可以做到一個專為舞台戲劇專業的獎項,鼓勵更多新的藝術家努力創作。

在電視電影舞台劇有數十年舞台設計經驗的曾蘇銘表示,台灣最缺的就是這一塊,站在國家文化的立場,少了這塊就是失衡,應該要很公平的來鼓勵舞戲劇藝術工作者。初期可由官方辦,成熟之後再交給民間辦,先建立權威性,也可以有充裕的預算。

劇場工作者共同看法:評審執行難度很高

曾為多齣舞台劇製作配樂、音效的音樂人聶琳對<台灣東尼獎>並沒有太大的期待,她表示,自己對獎項很反感,因為誰來評審?誰有資格評審?舞台劇是每一齣都要去看現場,不同於看電影或聽CD,東尼獎的評審是一整年都要去看戲,執行性很難。藝術本來就是很難評的,藝術的好或壞,是很主觀的。「我在做音樂時,如果用的心力已經對得起自己,何必在乎別人的評價與肯定」。

唐美雲歌仔戲團團長唐美雲指出,台灣有很多人在舞台戲劇努力,如果設立專獎,對每個劇團是一種鼓勵 。但傳統戲曲(歌仔戲、京劇、崑曲等)又是不同領域,雖然有傳統藝術金曲獎,但這是多年爭取來的,目前也只設立年度最佳演出、最佳演員、最佳新秀三個獎項,卻沒有最佳導演、編劇和舞台設計、音樂等獎項。「傳統戲曲與現代舞台劇,不能混在一起評,分開才是對原創者公平」唐美雲說, 政府可以編預算,委託民間來舉辦。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柯一正表示,台灣舞台劇的創作比電影電視還旺盛, 這樣的獎項是早該要設立的,但舞台戲劇跟影視不同,不能帶回家看,一定要看現場,所以被委任的評審必需看遍所有大大小小舞台劇,才有資格當評審,這在執行面有難度。


吳念真導演的人間條件舞台劇,曾創新例讓幕後的辛苦「黑衣人」上台謝幕。圖/蔡育豪

「自稱半路出家」的導演吳念真說,在自己這個年紀而言,獎已經不重要了,但獎是給新人的一種鼓勵,這是唯一的好處。這個獎當然很好,但他對「獎」的另一種看法是:「與其在意評審可能的看法和取向,我其實更在意觀眾的感受。」

吳念真「爆料」!自己從來沒有當過金馬獎評審

吳念真強調,由民間公信力的團體來辦比較好,台灣太習慣由公家辦, 外國都不會是由公家辦,是我們被奴化很久了。做戲就是要跟多數人共鳴、有共同情感,評審是不是能有相同的感受?不一定! 如果被選為評審,明年度所有的戲都要去看,這是執行的難處。「如果是我,我永遠不敢去當評審,就像我沒有當過金馬獎的評審一樣」。

針對劇場藝術工作者的心聲,文化部回應:「針對台灣可否比照美國東尼獎,為表演藝術工作者設置獎項,我們將參考其他國家經驗,以及國內公部門與民間設立的各類藝術獎項,並邀請表演藝術界及相關學者專家討論,積極評估設立獎項可行性。」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