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尋找老台灣】細說台南美食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尋找老台灣】細說台南美食

 2022-03-06 10:00
台南度小月擔仔麵。圖/擷自度小月FB資料照
台南度小月擔仔麵。圖/擷自度小月FB資料照

百年老店「度小月」

如果你有機會到台南,絕對不可錯過百年老店度小月,這家擔仔麵從1895年創立,已經活了127年,在台灣,能夠活過100歲的店,已經不多了,這家店雖然到第二代開始分家,但是越分裂,越壯大,如今連北京也有分店。

1895年,台南人洪芋頭創立度小月擔仔麵,芋頭本來靠著在安平抓魚維生,但是,遇到海象不佳或颱風天,就不出去抓魚了,挑著擔仔,出外賣麵,他自稱賣麵只是度個小月,所以就稱「度小月」,度小月最初擺攤的地方,就是海安路的水仙宮前面,如今水仙宮市場,也是台南傳統美食聚集的地方。

所謂擔仔麵的挑擔,前面掛著陶製的火灶,幾根起火的木材,因為早期沒有瓦斯,木材用完了,表示要收攤了,陶製肉燥甕,還有一個竹製勺子,後面掛著竹製的矮桌子、矮凳子,就是全部做生意家當,度小月到了第二代洪再來,大房二房已經分家,變成度小月擔仔麵,洪芋頭擔仔麵兩家,到了第二代,攤子沒了,已經改成店面,裝飾成台灣傳統居住店面,飲食地方講究了,但是,仍然維持鮮蝦熬製高湯,每一碗擔仔麵上面,鋪上一尾鮮蝦,成為度小月記號,過去沒有專利知識,度小月闖出名號,賣麵的擔仔,也就普及從南到北了。

其實,擔仔麵好吃的祕密在肉燥、蒜泥、黑醋,不在鮮蝦,後來,擔仔麵經過改良,變成沏仔麵,麵條改為油麵,為了不讓客人等太久,擺攤前,老闆已經把油麵煮熟,只要用勺子把麵熱一下,加上蒜泥,幾片里肌肉片、青蔥,就是一碗沏仔麵。

我記得小時候,家裡的巷口擺了一家沏仔麵攤,每天晚上讀完書,成為我固定吃宵夜去處,這時候,台灣經濟慢慢起色,客人除了吃碗沏仔麵,還可以有點餘錢,點一些下酒菜,有些攤子還配上黑白切、豆腐、滷蛋、豬頭皮、滷海帶,三兩好友聚在一起,幾瓶啤酒,成了庶民最熱愛美食。

台南有多樣美食,而以虱目魚薑絲湯(中)、虱目魚粥(前右2)最有特色,因為台南被稱為虱目魚的原鄉。示意圖/擷自台南旅遊網

台灣的母親魚

如果你有機會到台南旅行,一定不要錯過吃一碗虱目魚湯或虱目魚粥,台南被稱為虱目魚的原鄉,北門、七股養殖虱目魚非常發達,現在養殖面積則擴大到彌陀、永安,沿著台十七或西部濱海公路,一路魚塭景觀盡收眼底。

虱目魚因此名氣響亮,台南很多傳統攤販,專賣虱目魚,除了烹煮虱目魚粥,也可以來一盤乾煎虱目魚肚,如果你喜歡喝湯,那麼虱目魚薑絲湯更不能錯過,現在,還推出魚腸,虱目魚丸,魚鱗可以當作生化原料,一條虱目魚,可以全身利用,一點不浪費,所以,稱他為台灣母親魚,一點也不誇張。

虱目魚是溫水魚,無法抗寒,只要在攝氏13度低溫下,虱目魚就會凍死,因此,南台灣的養殖虱目魚最怕寒流來襲。

這條虱目魚的原棲息地,就在台灣南部海灣,沿著海岸線南下,他的主食是海藻,海苔,每年4到9月,虱目魚在台灣南部海灣交配產卵後,會南下,通過巴士海峽,到菲律賓,印尼,以及中南半島,印度,泰國人稱虱目魚是牛奶魚,菲律賓人稱呼bangus,因為他的魚湯顏色是牛奶狀。

每年春天一到,台灣原住民就會到海邊捕撈虱目魚苗,虱目魚苗又稱三角花,價格很高,但是現在已經完全人工培養,不再依靠原生魚苗。

早在荷蘭治台時期,荷蘭人就從印尼引進虱目魚的養殖,當時,荷蘭人稱呼虱目魚是引用西班牙語;sabalo,所以西拉雅平埔族稱呼虱目魚是masame,日本人以為虱目魚是鲭魚,所以稱呼saba,從魚類分類來看;外表上鲭魚,很像虱目魚,但是,鲭魚最大只有30公分,虱目魚可以大到170公分。

虱目魚在台灣歷史悠久,因此留下不少典故,傳說鄭成功第一次吃到虱目魚,問旁邊人說,這是「甚麼魚」,但是,沒有人知道,因此,就被附上「虱目魚」名稱,「甚麼魚」的閩南話發音很像虱目魚,這些當然是傳說居多,因為荷蘭人從印尼引進虱目魚養殖時候,台南平埔族已經知道sabalo的發音。

幾年前,中國貿易商也企圖引進虱目魚,並在台南北門、佳里進行契作,可惜,虱目魚養大進行通關,中國人嫌棄魚刺太多,把虱目魚丁進海裡,最後契作失敗,很多養殖戶血本無歸,其實,貿易重點不是魚刺,而是中國並沒有挑魚刺的工人,在台南地區,很多虱目魚經過處理包裝,已經無刺,據說,一位熟練工人只要八分鐘,就可以把一條魚的刺全部挑光。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